但楚莊王並不就此放棄與晉和談,所以又派出使者與晉談判,雙方好像是達成了結盟的意向,而且結盟的時間也已定下來了。
可是楚莊王又並不馬上簡單地與晉和好。他又派出樂伯、許伯和攝叔到晉軍大營進行單車挑戰。人的思維路線,或許就不是一條直線,而是從一個點,向著各個方向去的。他雖然此時在沿著一條線路去,但隨後可能會馬上,將這條線路的思維撤回來,改走另一條線路。楚莊王的又是和談,又是挑戰,就說明了這一點。而楚莊王這樣地舉動,就使晉國捉摸不透楚國究竟是怎樣的意圖,使晉國無法安排下一步的措施和計劃,這顯然對晉國非常不利,因為晉國已處於被動的狀態,被楚國牽著擺鼻子走了。
春秋時代,作戰主要是用戰車,所以挑戰也就是用戰車。挑戰也稱致師,意思是向對方表達自己想與對方作戰的意念,使對方與己作戰。挑戰是有講究的,是有規矩的。一輛戰車上,有三位戰士。一位是禦手,在戰車的中間,兩邊各是車左和車右。禦手在挑戰時,要將戰車駕馭得飛快才行,還要使車上的旗幟都要斜倒下去,這是因為快速奔馳時的風的作用。然後,迅速掠過敵人的壁壘。車右在挑戰時,要進入敵人的壁壘,殺死敵人,割下敵人的左耳。車左在挑戰時,要準確地用箭射殺敵人,並幫助禦手攬轡。而此時禦手就從車上下來,給馬刷刷毛,把馬鞅整理一下,表現出閑逸的情致來。樂伯是車左、許伯是禦手,攝叔是車右,他們三人都很成功地完成了他們各自的挑戰任務。
在樂伯他們挑戰時,晉也派出了三路戰車來追擊樂伯他們的戰車。樂伯隻是用箭來射殺晉軍左右兩邊戰車上的戰馬和士兵,使其不能合攏包圍自己。這樣晉軍的追兵,就隻能以排開一線的縱的隊形戰陣追趕樂伯他們。但此時,射擊著的樂伯,發現箭隻剩下了一支了。恰好前麵出現了一頭麋鹿,樂伯就用最後的這一支箭射殺了這頭麋鹿,而且用的是打獵中最標準最完美的射技,叫做麗龜,就是說箭是從麋鹿的背上射進其心髒的。而晉國的鮑癸就在後麵追趕。攝叔就跳下車,抱著麋鹿,獻給了鮑癸,並且說道,現在還不是向宗廟敬獻麋鹿的時候,這頭麋鹿就送給您,用於您的部下的膳食吧。鮑癸見樂伯有如此精湛的射技,攝叔又如此從容地說話,都是君子的風範,就命令不再追擊樂伯他們了。樂伯他們不但挑戰成功,還安全地回到了自己的營地。
112、楚軍向晉軍發起了進攻
楚國的單車挑戰,也引起了晉國的兩位勇士的好戰念頭。一位是魏錡。在交戰前,他本想晉升到公族大夫的位子,但因為沒有得到而怨恨。所以就想著怎麼讓楚軍打敗晉軍,以給自己出口怨氣。所以請求去挑戰,沒被同意。隻好請求出使楚軍。他到了楚營就向楚軍請戰,他魏錡還是希望楚晉交戰。然後就駕車往回走,楚軍在潘黨的率領下追殺魏錡。當魏錡跑到滎澤時,見有六頭麋鹿,就射殺了一頭,然後回過頭來,獻給追趕的楚國大夫潘黨,潘黨也放走了魏錡。
但楚莊王並不就此放棄與晉和談,所以又派出使者與晉談判,雙方好像是達成了結盟的意向,而且結盟的時間也已定下來了。
可是楚莊王又並不馬上簡單地與晉和好。他又派出樂伯、許伯和攝叔到晉軍大營進行單車挑戰。人的思維路線,或許就不是一條直線,而是從一個點,向著各個方向去的。他雖然此時在沿著一條線路去,但隨後可能會馬上,將這條線路的思維撤回來,改走另一條線路。楚莊王的又是和談,又是挑戰,就說明了這一點。而楚莊王這樣地舉動,就使晉國捉摸不透楚國究竟是怎樣的意圖,使晉國無法安排下一步的措施和計劃,這顯然對晉國非常不利,因為晉國已處於被動的狀態,被楚國牽著擺鼻子走了。
春秋時代,作戰主要是用戰車,所以挑戰也就是用戰車。挑戰也稱致師,意思是向對方表達自己想與對方作戰的意念,使對方與己作戰。挑戰是有講究的,是有規矩的。一輛戰車上,有三位戰士。一位是禦手,在戰車的中間,兩邊各是車左和車右。禦手在挑戰時,要將戰車駕馭得飛快才行,還要使車上的旗幟都要斜倒下去,這是因為快速奔馳時的風的作用。然後,迅速掠過敵人的壁壘。車右在挑戰時,要進入敵人的壁壘,殺死敵人,割下敵人的左耳。車左在挑戰時,要準確地用箭射殺敵人,並幫助禦手攬轡。而此時禦手就從車上下來,給馬刷刷毛,把馬鞅整理一下,表現出閑逸的情致來。樂伯是車左、許伯是禦手,攝叔是車右,他們三人都很成功地完成了他們各自的挑戰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