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戰略情義】(1 / 2)

到了第二年,齊桓公再次在鄄盟會,參加的諸侯有宋、陳、衛、鄭加上齊共五國。這次盟會《左傳》的記載是“十五年春,複會焉,齊始霸也。”

56、何為霸主

那麼我們就分析一下,這裏的霸究竟是什麼含義。我們看到,北杏之盟、伐宋、二次鄄之盟,這樣四次諸侯的行動,都是由齊桓公組織實施的,也就是說領袖人物就是齊桓公。那麼也就是可以這樣推斷,諸侯中的領袖就是霸主。各諸侯國雖然爵位不同,但並不說,你爵位高的諸侯國,就可以領導爵位低的諸侯國。何況如果說爵位高,那還得說人家宋國是公爵呢。當然公與侯是一個檔次,伯子男是一個檔次。既然不是爵位的問題,那麼是否是周王委任了呢?也不是。我們至齊桓公始霸的這一年,還沒有見到周天王,有委任齊桓公為霸主的命令。那麼就有可能,是當時的諸侯國們,或是後來的左丘明認為,齊桓公是霸主了。為什麼會這樣認為呢?因為齊桓公確實在領導著諸侯國們。

這就是我們上麵說過的,齊桓公如果做了什麼事,他會做下去的,隻要做下去了,就有可能會成功。你的意誌,要別人去執行,一次可以,二次三次四次,人家會執行嗎?如果中間人家不再執行了,你的意誌強加不到人家的意識裏了,那麼你就不可能再領導別人了。而齊桓公的四次意誌,全部都實現了。所以他就完全可以憑著他的意誌來行事了。而這就是領導人的本質。他齊桓公是諸侯國的領導人,也就是霸主。

如果要驗證齊桓公是否是霸主,就看他的意誌能否繼續被諸侯國執行。第二年的冬季,公元前678年,齊桓公在幽盟會。這次有九國諸侯的國君參加。魯、宋、陳、衛、鄭、許、滑、滕,還有齊。我們看到,魯國、許國、滕國、滑國是第一次參加齊桓公召集的盟會。這次盟會,主要是解決宋鄭之間的矛盾。齊桓公站在了宋一邊,所以在這次盟會之前,也就是這一年的夏季,齊與宋衛三國曾討伐鄭國。而幽之盟會的召開,是齊桓公完全征服了鄭國的結果。幽之盟會,也說明了齊桓公已是當之無愧地確立了他的霸主地位了。但並不是說,有了霸主了,天下就太平了。這個時代已是躁動的時代,人們不安於往日的平靜的生活了。否者,就不會出現霸主,否者他齊桓公隻要召開一次盟會,就什麼問題都解決了。但不是這樣的,所以齊桓公必須要時常地盟會、時常地討伐,以使諸侯們的躁動的脈搏平靜下來。

魯莊公想娶齊國的公女

齊桓公的偉大的霸主事業的形式,就是不斷地會盟和討伐。齊桓公十一年(前675年)冬,齊、宋、陳三國聯軍伐魯。理由有兩條,一是幽之盟會,魯莊公不親自參加;二是鄄之盟會,魯莊公不但自己不參加,還讓那個送公女出嫁的公子結來代替。

到了第二年,齊桓公再次在鄄盟會,參加的諸侯有宋、陳、衛、鄭加上齊共五國。這次盟會《左傳》的記載是“十五年春,複會焉,齊始霸也。”

56、何為霸主

那麼我們就分析一下,這裏的霸究竟是什麼含義。我們看到,北杏之盟、伐宋、二次鄄之盟,這樣四次諸侯的行動,都是由齊桓公組織實施的,也就是說領袖人物就是齊桓公。那麼也就是可以這樣推斷,諸侯中的領袖就是霸主。各諸侯國雖然爵位不同,但並不說,你爵位高的諸侯國,就可以領導爵位低的諸侯國。何況如果說爵位高,那還得說人家宋國是公爵呢。當然公與侯是一個檔次,伯子男是一個檔次。既然不是爵位的問題,那麼是否是周王委任了呢?也不是。我們至齊桓公始霸的這一年,還沒有見到周天王,有委任齊桓公為霸主的命令。那麼就有可能,是當時的諸侯國們,或是後來的左丘明認為,齊桓公是霸主了。為什麼會這樣認為呢?因為齊桓公確實在領導著諸侯國們。

這就是我們上麵說過的,齊桓公如果做了什麼事,他會做下去的,隻要做下去了,就有可能會成功。你的意誌,要別人去執行,一次可以,二次三次四次,人家會執行嗎?如果中間人家不再執行了,你的意誌強加不到人家的意識裏了,那麼你就不可能再領導別人了。而齊桓公的四次意誌,全部都實現了。所以他就完全可以憑著他的意誌來行事了。而這就是領導人的本質。他齊桓公是諸侯國的領導人,也就是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