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國人暴動】(2 / 2)

“榮公若用,周必敗矣。”是《史記》芮良夫最後的一句話。似乎大夫憤怒了。但是這種人才是真正有血性的人,憤怒的外表是無奈,也是哀求。因為良心督促他必須要如此。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這個天下這個國家也是屬於芮良夫等千千萬萬的人。這是真正的中國人。中國能維係幾千年,成為僅存的文明古國,要為這些人獻上鮮花。他們往往用智慧以及必要時刻用鮮血捍衛中華民族的尊嚴。周厲王的表現沒有懸念——與周穆王攻打犬戎是一樣——“厲王不聽,卒以榮公為卿士,用事。”

厲王遂意了,任用榮夷公進行經濟改革——專利。這個專利,古籍沒有有特別詳細的記載,隻能靠不多的古語進行合理的推測。楊寬先生的《西周史》一部厚書中說是獨占山澤之利,獨占天地間的百物,原來山澤是開放的,任何人都可以進入山澤中從事采集活動。這時被榮夷公“專利”霸占了。似乎如此沒有問題。

但是百度有人提出疑問。曆來認為是芮良夫“反對封建君主與貴族壟斷山林川澤的生產”。實則西周時代的山林川澤早巳為各級貴族所有,厲王的“專利”決不是“壟斷”的意思,更談不上“與民爭利”,倒是他從貴族占有的山林川澤中規定了若幹項向王室交納的“專項”物質財富,一一對此時人已有論述,本文不擬深論。

百度的見解筆者認為倒是較合理的。因為周厲王不是旅行家也不是打獵專家,不像後世的康熙一天就能打到幾百隻兔子。周厲王真正缺的是Money。所以利用獨占的山林湖澤用來生利倒是可能的。是哪種情況由君自由選擇。總之這引起國人的普遍不滿是事實。想周厲王的爺爺的爺爺輩一直到老爹都有詩人作諷刺詩譏諷天子或朝政。周厲王又沒做到無懈可擊,所以民間官方流傳諷刺詩和怨語肯定是正常的。由於連年戰爭(新中國發掘的周朝鼎銘等金文可證),耗損了大量庫銀,榮夷公隻能變本加厲地充分發揮特長了。怨聲隻能更多了。這時候,周厲王真正覺得自己是為國為民,應該采取忍。忍是非常重要的品質,尤其是欲成事者。

但周厲王堅定地說:“不!”這就為自己得到“厲”的稱號前進了極其關鍵的一步。

發動大洪水

召公(即召穆公)進宮報告情況了。周厲王也許正為準備K誰,銀子怎麼再撈點進行激烈緊張地思考——可見是非常希望有作為的周天子。但是召公恰在這時潑冷水了:“老百姓受不了了。”這是厲王的表現是“王怒”。他接下來要準備幹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