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穆王西征】(2 / 3)

看不懂沒關係,我們大多人隻知道根據距離王畿的遠近提供服務有等級的分別,且離京畿越遠服務等級越低就差不多了。

按照這個祖先傳下的老規矩,西戎和北狄屬於荒服(“荒服”就是離周天子京都很遠的邊地。)的服務等級。這個等級提供的服務是一生朝見一次周天子,讓周天子看看這些子民是胖了還是瘦了。

一次見完就了事,跟我們現今的一次性消費品差不多。

但某一天周穆王不知是什麼原因,突然將犬戎的服務等級提高了兩級——由“荒服”連跳兩級到“時享”,而且更要命的是沒有通知犬戎!

這樣犬戎的“終生一次性報到”,一下子變成了“每季度一次的報到和服務”。周穆王也頗同情地考慮到犬戎要朝見一次自己確實不容易。

人家窮嘛。那好,俺老人家親自到你那問候問候,當然不是單刀赴會,也不是像見西王母那樣詩情畫意,而是帶上了全副武裝的兵馬PK犬戎。好,你(犬戎)既然達不到“時享”的服務指標,那就打你一下屁股教訓一頓,卡油點東西走。順便讓你以及其他的蠻夷北狄之類見識見識天威如何。東西閑置著是浪費啊,總得要玩一把吧。這可能是周穆王阿滿老兄當時的心態吧。

有意思的是三百多年前,英國著名牛人牛頓和德國的牛人萊布尼茲之間也搞了一次缺席審判的遊戲。原來他們扯上了微積分發明權之爭。實際上按照科學史這兩位各霸一方的牛人幾乎同時各自獨立地發現了微積分,而且由於萊布尼茲同誌還是符號學專家,他搞的微積分比牛頓同誌簡單好用。但那時的牛頓器量比其晚年小得多,居然聯合法官同誌(此君恰好是牛頓的哥們),在萊布尼茲不在庭的情況下,缺席審判萊布尼茲敗訴。此事成為牛頓一生的醜聞。但他們晚年和好,惺惺惜惺惺,便是後話了。

但那時的牛頓隻是逞一時口舌之快,萊布尼茲也很輕鬆(如果不算精神損失的話),沒受到人身威脅;而周穆王搞的是真槍真刀,犬戎收到的將不是敗訴通知單,他將麵對的也許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的武裝力量。

這下犬戎將要倒大黴了,至少表麵上是一向守規矩,沒有做錯事,也沒罰款或敗訴通知單,就被劃上黑名單——當周穆王的練拳靶子(當時犬戎的武裝力量也隻能給周穆王練練靶子,而無絲毫還手的餘地)。但在這關鍵時候一個人物登場了。他就是————

本場第二個主演:祭(音“寨”)公。

簡介:字謀父(音“甫”),周公後代,任卿士。封於“蔡”地,史稱“祭公”。

祭公這位強人(此“強”不同於現今一般意義上的“強”,具體在後麵論述。)似乎有一雙利箭一般的眼睛,一眼看透周穆王的內心世界。他用良知以及畢生智慧和經驗履行自己的職責——向天子諫曰:“不可(當然不可征犬戎)。先王耀德不要兵。夫兵戢而時動,動則威,觀則玩,玩則無震。…………………………”講了一大番話。科普著作有個規律,多一個數學公式就少10%的讀者,同樣“史普著作”(姑且這麼稱呼)引用一段文言文(除非必要)似乎也會少一大部分讀者吧。總之,牛人可以參讀《國語》、《史記》、《左傳》等著作。不過閱讀這些頂級史學著作的牛人也可不必看小可的文字了,除非閑得慌,有太多的時間可以揮霍浪費。

現概括一下祭公的觀點。

先擺出論點:先王曆來都是昭顯仁德而不炫耀武力。平時像貓藏住爪子一樣斂

藏軍隊而在適當適時之機動用,就會顯示它自身的威力。如果炫耀甚且像過家家般玩弄武力,就會失去威懾作用。所謂“習能勝恐”(不懂意思的仁兄請查成語詞典或者辭海等)。接下,引用周公作的《時邁》:“收起幹戈,藏好弓箭,隻求讓美德傳遍天下。這樣我王定能長保封疆。”

先王對於百姓鼓勵他們厚正品德,不讓百姓在財富生活用品上有太多的顧慮。讓他們明白真正的利處和害處,用禮法進行教育他們,使他們能趨利避害、感懷君王的恩德而畏懼君王的威嚴。所以能使自己的基業世代相延並不斷壯大。

2.講曆史:從前我們的先祖(即先王)世代擔任農官盡心為虞、夏做事。到夏朝衰落時

候,夏王廢去了農官棄農事而不顧,那時先王不窋(音“哭”)因此下崗。無奈隻能與底層人民在一起了,找塊地方將就住下來。這地方離戎狄距離可是不遠——可以說是近鄰。但先王牛就牛在這樣的環境和條件下居然還不敢荒廢祖傳手藝——農事,常常砥礪自己的德行,以繼承祖上業績為使命。所謂維護先祖的教導和原則,時時勤勉有加,敦厚自守,忠信自奉,在立德立言上更加努力,做得也就更加出色。到超級牛的武王時,繼續發揚光大先人的德行,又加進了新元素——仁慈和善,敬奉神明,保護百姓,這是時神人無不歡欣喜悅。但武王還是幹了一件大事情——以武力與商紂王決戰並推翻之。這是不是我們的這位先祖熱愛武力呢。答案是——非也。理由是商王帝辛(也就是紂王)殘暴不仁,大家活不下去了。所以大家才擁護仁慈的周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