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後記是在五月的一個深夜寫下的,窗外,北京落著大雨,本來零零散散寫到這裏就結束了,卻意外地在微博上看到牙姐去世的消息,想了想,還是想為這一對在這裏寫下點什麼。牙姐和小孩兒的故事最早是在天涯上看到的,那時候還不知道牙姐這個人,但是卻一直記得m,記得小孩兒。那是一對姐弟戀,最終走向分手的故事。故事是以小孩兒的死開始敘述的,到結束講述了牙姐和小孩兒的幾年時光,因為牙姐比小孩兒大四歲,兩人因為彼此和家庭關係最終還是走到了分手的地步。分手後兩年,兩人都很痛苦,可是誰都沒低頭,牙姐每天通過朋友圈偷窺著小孩兒的生活。小孩兒輾轉找到牙姐的消息,打去電話,卻不知道說什麼。他們愛著彼此,卻因為倔強誰都沒有再退一步。這一切直至兩年後,牙姐意外從朋友口中得知,她親愛的小孩兒,已經在一年前去世。一直記得那帖子的結尾,牙姐說,會在未來活成兩個人,帶著小孩兒的願望走更多的地方,看更多的風景。我曾在帖子裏祝福過她能過得快樂,卻沒想到,牙姐會因為抑鬱患癌去世。我想她終究還是沒忍住對小孩兒的思念,去天上找她的小孩兒了。有時候開玩笑經常說一句話,電視劇都不敢這麼寫,因為寫出來大家會覺得狗血,覺得是刻意煽情,但是真實世界中,許多真實的人生、真實的故事,真的慘烈到讓人寧願相信這一切都隻是故事,都是假的而已。
從2008年開始寫文,到現在已經快十年了,其實還是像個不成熟的寫手一樣,很多時候要靠靈感才能寫出故事來,就好像那些故事裏的人本來就在一樣,他們就像是個過客,匆匆與我相遇,隻停一盞酒的時間,為我講一個故事,才有了之前那些短篇。而長篇對我來說一直是一個挑戰,除了真正能融入人物和故事,我很難能堅持到給他們結局,大多都是中途就放棄了。這本書能寫完,多虧連載的時候一直追看的小朋友,真的是你們支持我走到最後。這個故事字裏行間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懇請大家多多包涵,權當這是我邁出的新的一步。
2018年雨夜
寫於北京
蘇墨白
這篇後記是在五月的一個深夜寫下的,窗外,北京落著大雨,本來零零散散寫到這裏就結束了,卻意外地在微博上看到牙姐去世的消息,想了想,還是想為這一對在這裏寫下點什麼。牙姐和小孩兒的故事最早是在天涯上看到的,那時候還不知道牙姐這個人,但是卻一直記得m,記得小孩兒。那是一對姐弟戀,最終走向分手的故事。故事是以小孩兒的死開始敘述的,到結束講述了牙姐和小孩兒的幾年時光,因為牙姐比小孩兒大四歲,兩人因為彼此和家庭關係最終還是走到了分手的地步。分手後兩年,兩人都很痛苦,可是誰都沒低頭,牙姐每天通過朋友圈偷窺著小孩兒的生活。小孩兒輾轉找到牙姐的消息,打去電話,卻不知道說什麼。他們愛著彼此,卻因為倔強誰都沒有再退一步。這一切直至兩年後,牙姐意外從朋友口中得知,她親愛的小孩兒,已經在一年前去世。一直記得那帖子的結尾,牙姐說,會在未來活成兩個人,帶著小孩兒的願望走更多的地方,看更多的風景。我曾在帖子裏祝福過她能過得快樂,卻沒想到,牙姐會因為抑鬱患癌去世。我想她終究還是沒忍住對小孩兒的思念,去天上找她的小孩兒了。有時候開玩笑經常說一句話,電視劇都不敢這麼寫,因為寫出來大家會覺得狗血,覺得是刻意煽情,但是真實世界中,許多真實的人生、真實的故事,真的慘烈到讓人寧願相信這一切都隻是故事,都是假的而已。
從2008年開始寫文,到現在已經快十年了,其實還是像個不成熟的寫手一樣,很多時候要靠靈感才能寫出故事來,就好像那些故事裏的人本來就在一樣,他們就像是個過客,匆匆與我相遇,隻停一盞酒的時間,為我講一個故事,才有了之前那些短篇。而長篇對我來說一直是一個挑戰,除了真正能融入人物和故事,我很難能堅持到給他們結局,大多都是中途就放棄了。這本書能寫完,多虧連載的時候一直追看的小朋友,真的是你們支持我走到最後。這個故事字裏行間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懇請大家多多包涵,權當這是我邁出的新的一步。
2018年雨夜
寫於北京
蘇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