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這一本小書有一個總的目的,就是試圖簡單扼要地敘述詩詞的格律,作為一種基本知識來告訴讀者。
關於詩,著重在談律詩,因為從律詩興起以後,詩才有了嚴密的格律。唐代以前的古詩是自由體或半自由體,還沒有形成格律,所以不談。至於唐代以後的古體詩,雖然表麵上也是不受格律的限製的,實際上還是有很多講究,所以不能不談,隻不過可以少談罷了。
詞和律詩的關係是很密切的。所以先講詩,後講詞。有時候,詩和詞結合起來講述。
中國的古典文學,包括著大量光輝燦爛的不朽作品。單就唐代以後的詩詞來說,文學的寶貴遺產也就夠豐富的了。對於其中的封建性的糟粕,我們必須徹底批判;對於其中民主性的精華,我們也應該予以繼承。要繼承,首先必須深入理解。詩詞的格律是詩詞的表現形式之一。因此,當我們研究古人的詩詞的時候,同時了解一下詩詞的格律,還是有必要的。
毛主席的詩詞是革命現實主義與革命浪漫主義的高度結合。這些超越千古的作品既表現了革命生活中的偉大事件,又表現了鬥誌昂揚、意氣風發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我們學習毛主席的詩詞,自然要學習其思想內容和精神實質。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形式去了解內容:詩詞既然是有一定格律的,我們在學習毛主席的詩詞的時候,如果能夠知道關於詩詞格律的一些基本知識,那就更能欣賞其中的藝術的美,更能體會政治內容和藝術形式的統一性了。
我們在敘述詩詞格律的時候,既舉毛主席的詩詞為例,又舉古人的詩詞為例。在舉古人的詩詞為例的時候,注意選擇一些思想比較健康,可資借鑒的作品。但是,這些都是封建文人的作品,不可避免地還帶有封建時代的局限性,常常是封建性的糟粕和民主性的精華雜糅在一起。因此,我們必須貫徹兩點論,除了曆史主義地加以肯定之外,還必須站在今天無產階級世界觀的高度來觀察和衡量。
毛主席教導說:“詩當然以新詩為主體,舊詩可以寫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為這種體裁束縛思想,又不易學。”這本書對於寫舊詩的人,可供參考。但是我們應該遵照毛主席的教導,不在青年中提倡寫舊詩。
這書所講的詩詞格律,大部分是前人研究的成果,也有一些地方是著者自己的意見。由於它是一部基本知識的書,所以書中不詳細說明哪些部分是某書上敘述過的,哪些部分是著者自己的話。這本書著重在講格律,不是詩詞選本,所以對於舉例的詩詞,不加注釋。所引詩詞的字句,也有版本的不同;著者對於版本是經過選擇的,但是為了節省篇幅並避免煩瑣,也不打算在每一個地方都加上校勘性的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