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溝通是如何瓦解的(1 / 3)

別人不聽我們說話,我們想當然地會認為是對方的錯,是別人自私、不體貼。而當我們不去聽時,是因為我們覺得無趣,或者累了,或者不喜歡別人居高臨下的口氣。事實上,傾聽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雖然失敗的傾聽都是以“沒人要聽”這種痛苦體驗收場的,但人們不聽,卻是各有理由。

許多年前,一對年輕夫婦來我的診所,抱怨他們在溝通上的許多困難。當我問到困難在哪裏時,那位丈夫說:“是我太太,她這個人太無聊了!”(誰說男人對自己的感覺總是閉口不談的?)我克製住自己先別對這個渾蛋發火,要他解釋為什麼。原來這個男的是位律師,在州長選舉中擔任競選顧問的工作,他每天忙個不停,不是參加策略商討,就是撰寫會議演講稿、與候選人會麵、接受電視訪問、安排跨州活動出席、應付對手的攻擊,以及計劃反擊,等等。夜裏,當他回到家裏,腦袋裏還轉著一天的困挫及興奮,含含糊糊地跟太太打了個招呼,就窩在沙發裏喝點酒,看看報紙。

我問他,為什麼反而不願意談一談自己一天發生的這麼多事,他說他老婆對這些不感興趣。她是一個動畫設計師,一點都不關心政治。她抗議說,雖然自己對政治不是那麼了解,但是她對他及他所做的事感興趣。然而,他卻不買她的賬。

我請這位先生想想某個他知道對選舉有興趣的人,而他可以與這個人熱烈討論。我請他思考一下,在與這個人一道時,自己又有什麼不同?他承認,確實大不一樣。然後我就要求他,不妨做個實驗,給自己一個星期的時間,回到家裏,假裝他的太太就是那個熱心政治的人,是他可以一起熱烈談論的人,他答應說試試看。

第二個星期,他們夫婦倆是笑著來的。“你知道嗎,”他說,“她沒那麼無聊了!”

這位年輕律師的“溝通無能”,正是男人總愛沉默的一個例子。男人是不是情緒上的文盲?隻是一味地做,一直在勞作、玩樂、完成,他們就沒有情感的語言嗎?這樣的刻板印象忽略了溝通的互動本質,以及“期待(expectation)”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人們不太說話,並不表示他們沒想什麼,而是他們不相信另一個人樂意聽他們要說的。我對上麵那位律師的建議是:假裝太太是關心政治的人,鼓勵他打破沉默。真正關鍵的是他對她的態度,那種熱忱同她談話的興致,打破了“逃避”模式。事實上,當我們假設傾聽的對方是感興趣的同時,我們自己也會變得更有趣。

你以為你說了,為什麼別人卻沒聽見

有時候,別人沒有聽到我們說的話,是因為他們那天過得很不如意。他們也許仍然在氣某人所講的話,或者在想著許多必須完成的額外工作。他們屏蔽我們的原因,有許多因素。比如,他們認定我們跟他們說話,隻是要向他們索求什麼,或是要教訓他們,或是根本就不關心他們。聽的人不愛聽,通常是因為他們已經預料到我們想說什麼,或者是因為他們無法暫時擱置自己的需要,或者是因為我們所說的,隻會引起他們的焦慮而已。簡而言之,雖然我們感覺受傷後,會很輕易地把這種失敗歸咎於聽者的抗拒,但事實上,人們不聽的理由,又多又複雜。

別人不聽我們說話,我們想當然地會認為是對方的錯,是別人自私、不體貼。而當我們不去聽時,是因為我們覺得無趣,或者累了,或者不喜歡別人居高臨下的口氣。事實上,傾聽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雖然失敗的傾聽都是以“沒人要聽”這種痛苦體驗收場的,但人們不聽,卻是各有理由。

許多年前,一對年輕夫婦來我的診所,抱怨他們在溝通上的許多困難。當我問到困難在哪裏時,那位丈夫說:“是我太太,她這個人太無聊了!”(誰說男人對自己的感覺總是閉口不談的?)我克製住自己先別對這個渾蛋發火,要他解釋為什麼。原來這個男的是位律師,在州長選舉中擔任競選顧問的工作,他每天忙個不停,不是參加策略商討,就是撰寫會議演講稿、與候選人會麵、接受電視訪問、安排跨州活動出席、應付對手的攻擊,以及計劃反擊,等等。夜裏,當他回到家裏,腦袋裏還轉著一天的困挫及興奮,含含糊糊地跟太太打了個招呼,就窩在沙發裏喝點酒,看看報紙。

我問他,為什麼反而不願意談一談自己一天發生的這麼多事,他說他老婆對這些不感興趣。她是一個動畫設計師,一點都不關心政治。她抗議說,雖然自己對政治不是那麼了解,但是她對他及他所做的事感興趣。然而,他卻不買她的賬。

我請這位先生想想某個他知道對選舉有興趣的人,而他可以與這個人熱烈討論。我請他思考一下,在與這個人一道時,自己又有什麼不同?他承認,確實大不一樣。然後我就要求他,不妨做個實驗,給自己一個星期的時間,回到家裏,假裝他的太太就是那個熱心政治的人,是他可以一起熱烈談論的人,他答應說試試看。

第二個星期,他們夫婦倆是笑著來的。“你知道嗎,”他說,“她沒那麼無聊了!”

這位年輕律師的“溝通無能”,正是男人總愛沉默的一個例子。男人是不是情緒上的文盲?隻是一味地做,一直在勞作、玩樂、完成,他們就沒有情感的語言嗎?這樣的刻板印象忽略了溝通的互動本質,以及“期待(expectation)”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人們不太說話,並不表示他們沒想什麼,而是他們不相信另一個人樂意聽他們要說的。我對上麵那位律師的建議是:假裝太太是關心政治的人,鼓勵他打破沉默。真正關鍵的是他對她的態度,那種熱忱同她談話的興致,打破了“逃避”模式。事實上,當我們假設傾聽的對方是感興趣的同時,我們自己也會變得更有趣。

你以為你說了,為什麼別人卻沒聽見

有時候,別人沒有聽到我們說的話,是因為他們那天過得很不如意。他們也許仍然在氣某人所講的話,或者在想著許多必須完成的額外工作。他們屏蔽我們的原因,有許多因素。比如,他們認定我們跟他們說話,隻是要向他們索求什麼,或是要教訓他們,或是根本就不關心他們。聽的人不愛聽,通常是因為他們已經預料到我們想說什麼,或者是因為他們無法暫時擱置自己的需要,或者是因為我們所說的,隻會引起他們的焦慮而已。簡而言之,雖然我們感覺受傷後,會很輕易地把這種失敗歸咎於聽者的抗拒,但事實上,人們不聽的理由,又多又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