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跟大家說說閱讀有什麼用。我是1952年生人,我的父親、爺爺以及之前的各種爺爺,祖祖輩輩,我們老張家沒有一個人讀過書上過學,所以他們一輩子的活動半徑隻有幾百公裏,認知範圍也就是家長裏短鄉裏鄉親刀耕火種那些事兒,對於球事、國事、大事所知甚少。我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有讀書的條件,但缺乏讀書的經費,關於上學好還是文盲好這個話題一直糾纏著我。因為家裏窮,從小學到中學都是靠助學金資助,學雜費不用交了,但書本費要自己花錢。農村沒有經營,又不允許做小買賣,就靠種地養家糊口,一年到頭也賺不到幾十元錢,這個學雜費雖然不多卻讓全家人甚為發愁,我好幾次差點就淪落為失學兒童。幸虧奶奶和媽媽鼎力相助,每天紡線,掙個塊兒八毛供我上學。

初中二年級趕上“文化大革命”,全國停課鬧革命,我隻好回鄉務農。但沒多久,我就被推薦到縣辦工農兵大學上學,說是大學,其實就是個專業技術中等職業學校。在這個學校的機械電子專業學了兩年。當時強調理論與實踐結合,不僅學了大量數學、物理、化學、電子、無線電、機械製圖等基礎理論課,還在木工、鉗工、翻砂工、機修工車間進行了總課時大約一年時間的實習。畢業後理論知識和動手能力都不錯,類似於藍翔技校那種。回到村裏就交給我一項重大任務,安裝高低壓供電線路,為村裏輸電!學以致用,我用所學知識真的為村裏架設了電氣線路,這對城裏人來說不算什麼,但對農村人來講卻是開天辟地的事情,老鄉們第一次用上了電。學習知識原來這麼有用!

1970年我應征入伍,到了海軍最尖端的岸艦導彈部隊。到部隊後我才發現,受“文化大革命”時期“知識無用論”“知識越多越反動”理論的影響,隻有指導員的文化水平跟我差不多,其他多數人文化程度都很低,我突然成了極少數,而且是“思想反動”的那種。於是,我就強烈要求改造思想,剃了光頭,洗心革麵,先到炊事班做飯,然後去喂豬開荒種菜,我希望通過幹這些苦活累活來改造自己。自我改造了一年之後,領導讓我去團教導隊學習導彈技術,課堂上教員講的那些東西我基本上都學過,基本原理跑線路這些對我來講輕車熟路,我很快脫穎而出。回到連隊進行技術操作,我駕輕就熟,還成為連隊小專家,別的營導彈發射我被借調去擔任技術保障。突然有一天,接到上級命令,讓我到北京大學東語係報到,任務是在那裏學習四年的外語。從農民到軍人是第一次飛躍,從普通士兵到中國名校則是第二次轉折,這兩次轉折的關鍵點是什麼?知識的力量!我這樣一個窮苦出身的農村娃,沒有關係沒有後門也沒有錢,就隻有一條路,靠知識。然而,知識是從哪裏來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是拚爹拚出來的嗎?都不是,是靠自己苦讀書深鑽細研一點點摳出來的。

先跟大家說說閱讀有什麼用。我是1952年生人,我的父親、爺爺以及之前的各種爺爺,祖祖輩輩,我們老張家沒有一個人讀過書上過學,所以他們一輩子的活動半徑隻有幾百公裏,認知範圍也就是家長裏短鄉裏鄉親刀耕火種那些事兒,對於球事、國事、大事所知甚少。我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有讀書的條件,但缺乏讀書的經費,關於上學好還是文盲好這個話題一直糾纏著我。因為家裏窮,從小學到中學都是靠助學金資助,學雜費不用交了,但書本費要自己花錢。農村沒有經營,又不允許做小買賣,就靠種地養家糊口,一年到頭也賺不到幾十元錢,這個學雜費雖然不多卻讓全家人甚為發愁,我好幾次差點就淪落為失學兒童。幸虧奶奶和媽媽鼎力相助,每天紡線,掙個塊兒八毛供我上學。

初中二年級趕上“文化大革命”,全國停課鬧革命,我隻好回鄉務農。但沒多久,我就被推薦到縣辦工農兵大學上學,說是大學,其實就是個專業技術中等職業學校。在這個學校的機械電子專業學了兩年。當時強調理論與實踐結合,不僅學了大量數學、物理、化學、電子、無線電、機械製圖等基礎理論課,還在木工、鉗工、翻砂工、機修工車間進行了總課時大約一年時間的實習。畢業後理論知識和動手能力都不錯,類似於藍翔技校那種。回到村裏就交給我一項重大任務,安裝高低壓供電線路,為村裏輸電!學以致用,我用所學知識真的為村裏架設了電氣線路,這對城裏人來說不算什麼,但對農村人來講卻是開天辟地的事情,老鄉們第一次用上了電。學習知識原來這麼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