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輕人在杜蘭特公司找到一份工作,半年後,他很想了解公司總裁對自己的評價,雖然他覺得事務繁忙的總裁可能不會理睬,但這位年輕人還是決定給總裁寫一封信。
他在信中向總裁問了幾個問題,最後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是:“我能否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幹更重要的工作?”
沒想到總裁回信了,他沒有回答這位年輕人的其他問題,隻對他最後的問題作了批示:“剛好公司決定建一個新廠,你去負責監督新廠的機器安裝吧。但你要有不升遷也不加薪的準備。”隨同那封回信,還有總裁給他的一張施工圖紙。
年輕人沒有經過這方麵工作的任何訓練,卻要在短時間內完成任務,在一般人看來,這是非常困難的。那年輕人也深知這一點,但他更清楚,這是一個難得的機遇,如果自己因為困難而退縮,那麼可能永遠也不會有幸運垂青於他。於是他廢寢忘食地研究圖紙,向有關人員虛心請教,並和他們一起進行分析研究。
最後,工作得以順利開展,並且提前完成了總裁交給他的任務。
當這位年輕人向總裁彙報這項工作的進展時,意外的是,他沒有見到總裁。一位工作人員交給他一封信,總裁在信中說:“當你看到這封信時,也是我祝賀你升任新廠總經理的時候。同時,你的年薪比原來提高10倍。據我所知你是不能看懂這圖紙的,但是我想看看你會怎樣處理,是臨陣退縮還是迎難而上。結果我發現,你不僅具有快速接受新知識的能力,還有出色的領導才能。當你在信中向我要求更重要的職位和更高的薪水時,我便發現你與眾不同,這點頗令我欣賞。對於一般人來說,可能想都不會想這樣的事,或者隻是想想,但沒有勇氣去做,而你做了。新公司建成了,我想物色一個總經理。我相信,你是最好的人選,祝你好運。”
生活中確實有許多的“不可能”駐紮在我們心頭,它無時無刻不在侵蝕著我們的意誌和理想,許多本來能被我們把握的機遇也便在這“不可能”中悄然逝去。
其實,這些“不可能”大多是人們的一種想象,隻要能拿出勇氣主動出擊,那些“不可能”就會變成“可能”。我們很多時候之所以不能成功,缺乏的不是才能和機遇,而是缺乏那種跳出常人之外的思維,去大膽想別人不曾想、不敢想、不願想的事情。
每個人都是渴望成功的,在生命成長的過程中,想法創造了目標,成為追求成功的原動力,做法成為實現成功的推動力。那麼,渴望成功的你需要做的就是:
危機來臨,你準備好了嗎?行動起來!在想法上與眾不同,在做法上打破常規,成功就屬於你!
想要在職場獲得成功有兩個必備法寶:敢想和敢做。想別人不曾想、不敢想、不願想,做別人不曾做、不敢做、不願做。想到是銀,做到是金,當你準備好了想與做,並付諸實踐,成功的美景將盡收眼底。
一、謀事在人,成事亦在人
古人雲“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意即事情成敗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於是人們就把這句話理解為處理事情時,由人來策劃,不過這樣謀劃會不會成功,就要看天意了,這就是我們在麵對沒法預料的事情時經常所持有的心態,但是在現實麵前,我們不能守株待兔,等著天上掉餡餅,在做好充足準備以後,就要大刀闊斧,努力促使事情成功,我們要證明:謀事在人,成事亦在人。
一)高明的想法是走向成功的敲門磚
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家公司派推銷員到廟裏賣梳子,第一個推銷員去到廟裏,一把梳子都沒賣出去,因為和尚是光頭,不用梳子,認為推銷員是故意去奚落他們的,給了推銷員一頓臭罵,將其驅逐出廟。第二個推銷員到了廟裏,對和尚說梳子不僅可以梳頭還可以疏通血脈,對養身有這樣那樣的好處,於是和尚買了幾把梳子。第三個推銷員來到廟裏,說服和尚讓來上香的香客上完香後梳理一下頭發,體現對香客的人文關懷,於是又賣出去幾把梳子。第四個推銷員去了廟裏,說服和尚把廟上的楹聯廣告、曆史故事、佛教用語、文化內涵等刻在梳子上贈送給香客,擴大廟的影響,結果賣出去幾百把梳子。
故事雖然有虛構的嫌疑,但告訴我們一個樸素的道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去操作,操作的方式方法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你現在怎麼想往往會決定你將來怎麼幹。而不同的幹法決定不同的收獲和不同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