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蘇聯的翻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中共中央之所以會在中東路事件上采取“擁護蘇聯”的態度,根本上在於當時共產黨人意識形態的一個基本觀念。這就是,堅信當今的世界是以階級來劃分的,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是世界無產階級唯一的祖國,因而也是世界各國共產黨的大本營。換言之,各國共產黨的存在,是與蘇聯的存在密切相關的。保衛蘇聯,也就是保衛中國革命。由此可知,這個時期的蘇聯,不僅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而且也是各國共產黨革命的楷模。不僅黨要按照聯共(布)黨的形式來組織,就連各國革命也要按照俄國革命的形式,稱之為蘇維埃革命。
中共打出“蘇維埃”革命的旗號,是在1927年9月中旬。當時,根據共產國際的指示,共產國際代表起草了一個《關於左派國民黨及蘇維埃口號問題決議案》,宣布國民黨的旗幟已經成為“資產階級地主及反革命的象征”了,共產黨現在不僅必須“宣傳蘇維埃的思想,並且在革命鬥爭新的高潮中應成立蘇維埃”。《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3冊,第369~370頁。
“蘇維埃”,是一個純粹俄國的名詞,意思是“會議”。它之成為特有名詞,是因為俄國1905年革命時出現過一種由罷工工人作為罷工委員會組織起來的代表會議,被簡稱為“蘇維埃”。由於它具有工人起義機關和工人自治政府的雙重性質,很適合於共產黨人用來領導工人對政府的鬥爭,因此在1917年新的革命高潮出現時,再度出現並成為與上層立憲議會乃至於和政府相抗衡的一種革命鬥爭機關。最終,俄國的布爾什維克就是利用它領導了反政府的暴動,並在革命勝利後用它作為政府最高權力機關的代名詞,以便於貫徹階級專政的意圖。
把蘇維埃這一革命形式具體應用到中國革命當中來,最早是在廣東的海陸豐。由彭湃所領導的海陸豐農民起義勝利後,即曾將那裏的政權以蘇維埃來相稱。但是,這顯然是和共產國際代表起草的那個決議所要求的不相一致。因為,決議中明確規定:“當(廣州、長沙)這些中心地點[還]沒有被革命暴動占據以前,在小縣城裏麵要堅決的拒絕組織蘇維埃”,以免失掉蘇維埃政權所應具有無產階級領導的“真意”。《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3冊,第371頁。
因此,真正讓共產黨人相信中國的蘇維埃革命階段已經到來的,是廣州暴動。正是在廣州起義的第二天,即12月12日,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蘇維埃政府宣告成立了。連政府組織形式也是完全按照蘇聯的模式組成的,如蘇兆征為政府主席(因本人未到,由張太雷代理),葉挺為工農紅軍總司令,黃平為人民內務、外交委員,楊殷為人民肅清反革命委員,周文雍為人民勞動委員,彭湃為人民土地委員,陳鬱為人民司法委員,何來為人民經濟委員,張太雷為人民海陸軍委員,等等。
廣州暴動的迅速失敗,使中共計劃在中心城市中建立蘇維埃政權的嚐試轉瞬即逝。再度奪取中心城市已在兩年半之後,彭德懷領導的紅三軍團乘著湖南軍閥何鍵率部參與中原大戰之機,就虛占領了長沙城,並且再度成立了蘇維埃政府。但是,這次的占領,也僅僅維持了將近兩天就被迫撤出了,新的蘇維埃政府自然也不複存在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