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顧瞻望宮闕 第十一章 大比(三)(1 / 2)

根據事先的安排,這次幽州諸軍大比將會持續三日,從超過五百名參與競逐的勇士中,擇取百名優勝者給予豐厚的獎賞,以此來向全軍宣示平北將軍隻重才力、絕無畛域之分的意思。首日裏進行的項目中,一共決出了三十六名優勝者,比原定的多了六人。這是因為幽州、代郡兵馬普遍較為精銳,武技高超者極多,常常會難以分出高下的緣故。為了獎勵這批擁有非凡勇力的戰士,軍府直接劃撥出了超過五十傾上等田地,如果這些戰士們在幽州成家立業的話,後繼還將進一步追加數量。除了田畝以外,還有甲胄、弓馬、刀劍等武具的賞賜,這方麵的賜予幾乎覆蓋了所有參賽者,因此消耗量也很龐大。好在幽州軍府庫中存量甚多,否則單憑代郡過去一年的征戰繳獲,簡直無以支應。

到了夜間,大批百姓在軍隊的疏導下逐漸散去,而當天參與大比的將士們則在鳥巢外不遠的營帳內歇息,另有事前安排好的庖廚利用營帳間的數十處篝火炙肉煮菜,以供將士們享用。為了表示親厚,陸遙將自己的中軍帳也設在這裏,且他並沒有急著回帳,而是遊走在各處營地,和將士們一一招呼寒暄。

幽州軍與代郡軍曾經敵對,兩軍在濡源惡戰一場,彼此的損失都不在少數。因此彌補兩軍基層將士間的敵對情緒,也是個重要的任務。此次將士們休息的營帳位置都是提前計算好的,有意識地將代郡和幽州士卒們混雜著安排在一處。於是陸遙在遊蕩的時候經常會遇見代郡軍的熟人,又由他們引見了幽州將士。說的高興了,陸遙便與眾人一起擠坐到篝火邊,取刀子割幾塊肉吃。對這等全無上下尊卑之分的行為,代郡士卒還好些,幽州士卒起初未免有些拘謹。但他們既然願意來此參加大比,本就存了為軍府效力的念頭,於是到了後來,也就漸漸放鬆了,大家大聲談話、縱情歡笑,也不分誰是將軍、誰是兵卒。

距離此處軍帳不遠的地方,有規模更大的連綿營寨,那是提供給其他將士和一些觀眾們休憩的地方,也承擔軍事警戒的職能。

在其中某處規模較大的帳幕內,聚集著一些前來觀禮的幽州地方強宗大豪子弟們。陸遙並未刻意邀請各地豪族至薊城來會,但他對於豪強們瓜分幽州軍的意圖並未直接阻止,至少表麵上體現了優容地方世族的態度。另外,方勤之對“鳥巢”的解釋也傳到了他們耳中,這也可算是善意的表示吧。於是這些大族們一方麵維持著自家矜持高峻的態度,另一方麵,陸陸續續地都遣了族中子弟前來觀禮。

這些人眺望著篝火間陸遙的行動,悄悄的議論著,不時發出一陣爭持。

“日間所睹赫赫軍威權且不論,隻看此時舉措,便知這陸某治軍,深得兵法三昧啊。吳子有雲: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可與之俱死……僅此一舉,軍氣已聚。東南將門之後,果非尋常可比。”這是通過一天的觀察,切實感受到平北將軍府軍事實力的一批人。

“未必未必。公豈不聞: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如此治軍全無威嚴,非節製之師,簡直與寇盜無異。”這是幽州士族中自恃世代冠冕、連帶著把出身將門的陸遙也看低的一批人。

“王彭祖當世名將,縱橫中原無人可敵。然其於濡源一戰敗北,淒淒惶惶如喪家之犬,遂走避冀州以致橫死。若眼前軍卒屬寇盜之類,王彭祖的兵將難道是烏合之眾麼?當日裏奔走侍奉於王彭祖幕府之中的我們,又成了什麼?”

“此一時,彼一時也,怎可一概而論。吾且為汝分析……”

“兩位賢侄不必作意氣之爭,我等來此,乃是為了觀察彼軍虛實,何必自家爭辯?”一名高大老者出麵道:“諸君,本以為陸、祖二人分領權柄,必將兩虎相爭,我等世族坐觀可也。誰知如今兩人配合無間,陸道明接大比的機會盡收幽州軍心,又縱容祖士稚重立州郡兵,收編吾輩部曲私兵……這人為刀殂、我為魚肉的局麵,我等應當如何應對,老夫苦思不得良策,心中實感憂慮!”

此人雖以言語緩頰前兩者的衝突,卻同時顯示了對平北將軍陸遙、幽州刺史祖逖兩人的巨大敵意,顯然是在地方擁有相當實力,企圖謀求更大權力的一批豪族代表。

先前稱讚陸遙治軍之人年輕氣盛,應聲搖頭道:“世叔此言差矣。豈不知那陸道明既然身為都督幽州諸軍事,自須得收攏幽州軍心。近年來胡族日漸張狂,正要州郡兵馬強盛,方能保障一方平安。小侄愚昧,實不知世叔有何憂慮?何況都督、刺史,皆朝廷所任,管理地方軍政,更是理所當然,那人為刀殂、我為魚肉的說法,未免危言聳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