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格扮演很吃重的角色,和尼爾曼形成最佳拍檔。尼爾曼有源源不斷的點子,巴格可以完美無缺地執行這些點子。巴格給人一種永遠有用不完精力的印象,身上似乎帶著三台無線電呼叫器和兩個傳呼機,所有時間奉獻給了工作。」
──拉撒路
除了巴格,尼爾曼的管理團隊陣容堅強:西南航空前財務長約翰?歐文也應允加入新航空公司,還有西南航空前人力資源部門主管安?羅迪斯。當業界傳言尼爾曼準備創立新航空公司時,許多人都自動跑上門,尋求是否有合適的職務。在建立管理團隊時,尼爾曼並未花太多工夫去各方羅致人才。
尼爾曼發現,自己可以透過其他不同管道尋訪人才。理查?布蘭森一度想要投資新航,但與尼爾曼及拉撒路多次會商後,雙方因條件談不攏而作罷。在這幾次會商過程中,尼爾曼有機會見到瓊斯與麥金泰。這兩人曾負責建立維珍大西洋航空的品牌名稱。他們覺得建立新航的高度挑戰非常吸引人,於是決定離開維珍加入尼爾曼的團隊。前維珍營運企劃主管威爾考克斯,也因為同樣理由加入尼爾曼的新公司。
有了這麼堅強的管理團隊,拉撒路開始最困難的工作:為新航尋找願意出資的投資人。
「想要找人來投資航空公司,一開始就要克服四大難關。第一,一般創投家直覺上不會投資這樣的案子,因為大多數人不認為這種投資會賺錢。其次,航空事業是一種資本密集產業,很快就會把現金吸幹。第三,在大多數人眼中,空中運輸是一種民生物資行業:一個機位就是一個機位,沒有幾個投資人敢打賭說,某家航空公司能建立真正的顧客忠誠,指名要搭乘特定品牌的機位。第四,自從政府於1978年解除對航空市場管製後,許多想要創立成功航空公司的人都失敗了。因此,肯拿錢出來投資成立航空公司,一定是勇氣十足的人。」
──拉撒路
拉撒路不僅讓自己的公司投入3,500萬美元,他更進一步向五家創投公司尋求金援:美國商業銀行、波士頓銀行、麻薩諸塞共同基金機構、摩根大通合夥事業,及索羅斯量子基金。最後,這五家機構都決定投資新航。兩年後,拉撒路和尼爾曼最後募集了1億3,000萬的創立基金,索羅斯量子基金是所有投資者中最大的股東,該公司總共投入4,000萬美元,占新航24%的股份。
「投身創投世界,你必須付出全部精力,以找出正確的人去做正確的事。尼爾曼和他計劃打造的航空公司,讓投資人看到了一個終極組合。尼爾曼是這項任務的完美人選,全心全意要滿足顧客的需要。尼爾曼也是天生的領袖,他花了兩年時間尋求資助,整個過程中,沒有一個人回絕他的請求。在尼爾曼尚未取得飛航執照、未申請到登機門位置、未購買飛機之前,我們這些投資人就保證一定撥款給他。就整個航空史而言,新航是吸收資金最順利的一個範例。投資分析師稱新航為所有新興航空公司之母。」
──拉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