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不斷充電(5)(2 / 3)

學生回答:“雖然墨汁的顏色會變稀,但還是免不了汙濁。”

“很對,”老師搖了搖杯子,“即使把杯子裏的水再倒掉一些,再加入清水,還是不可能變得完全清澈。”

說著,老師把那一整杯水全部倒掉,再注入了一杯清水,“你看,隻有把之前受到汙染的水全部倒掉,之後倒入的水才是幹淨的,我們吸納知識也是同樣一個道理,把腦中陳舊的東西全部清空,才有空間容納新的東西。”

學生一聽,恍然大悟。

隻有吐故,才能納新。每一分鍾人的體內都有無數的細胞死去,同時又有無數的細胞誕生——這是我們始終保持青春活力的最佳秘籍;每一時刻,人們心中每生出一個新問題,就同時推翻或解決一個舊問題——這就是世界持續發展的最大秘密。如果沒有一個個問題的提出和解決,沒有舊觀念的不斷被顛覆和新觀念的不斷被確立,世界的進步又從何而來呢?

德國哲學家尼采在《查拉圖士特拉如是說》一書中有這樣一段精彩的論述:

“查拉圖士特拉決心獨自遠行。在分手時,他對自己的弟子們說:‘你們忠心地追隨我,數十年如一日,我的學說你們已經可以出口成誦了。但是,你們為什麼不以追隨我為羞恥?為什麼不把我的著作撕毀?為什麼不罵我是騙子呢?因為隻有在那時,你們才真正地掌握了我的學說!’”

知識需要被質疑,需要不斷創新,查拉圖士特拉並不畏懼自己的弟子顛覆他的學說,撕毀他的著作,他認為僅僅學會他人的學說隻不過是一種模仿,是一種對權威的盲目崇拜。如果世界上隻存在盲目跟從,而沒有新的獨特的觀點和理論來跟進、質疑或顛覆原本的舊觀點理論,那麼終有一日,已存在的很多東西都將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成為廢棄品。

有一個國家的國王,每日接受朝拜後都喜歡問大臣們一些莫名其妙的問題。

這一天,國王和他的大臣來到禦花園,國王問道:“你們看到那池子了嗎?誰能說出池子裏有幾桶水?”

群臣麵麵相覷,無人能答。

這時,花園裏有一位小王子在玩耍,當他見到大臣們一個個對著水池發愣,顯得手足無措的樣子,說道:“這有何難?父王,我能回答這個問題。”

國王有些疑惑,看著他:“那你就說說看吧。”

小王子說道:“這要看是怎麼樣的水桶,如果桶和水池一樣大,那麼池裏是一桶水;桶是水池的一半大,那麼池裏就是兩桶水;桶是池子的三分之一大,池裏是三桶水……”

國王一聽,喜出望外,對這個小兒子讚賞不已。眾大臣自歎不如。

當大臣們憑著自己幾十年固有的舊觀念來看待這個問題時,他們其實早已被平日所見般大小的水桶給禁錮了自己的思維,而若以這些平日所見般大小的水桶去憑空度量一個池子的水,自然是怎一個“難”字了得。

曆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人若沒有不時反思舊事物關注新東西的習慣,長此以往下去,陳舊的東西便會充塞整個大腦,而新的事物無從接收,這樣的話,你整個人便會像那些舊事物一樣,遲早會被時代無情地拋棄,自我超越就更加無從談起了。

愛因斯坦認為,人必須經常思考新事物,否則就會變成和機器一樣。思考是一種習性,也是一種觀念。每個人內心的觀念形成往往受主客觀兩種因素的決定:客觀在於人的學識、閱曆及人生成熟度,所有這些都需要時間去提升和培養;主觀在於人生觀的確定,極大程度上它是受潛移默化的影響。

一個人的觀念一旦形成,就會像生了根的作物一樣越長越深越長越壯,成為一種強烈的意識趨向,時刻左右著人的行為。不進則退,如果你想增加生命的黃金含量,讓成功時刻伴隨著你的人生,你就必須將你的觀念和知識不斷更新、再更新——驅除舊思想,接收新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