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網絡型思維方式
從網的形狀,我們容易領悟到什麼是網絡思維。網不同於單調的線,它是由眾多的線縱橫交織構造起來的,因此呈現出豐富、生動和複雜的格局。根據網絡思維的特點,可以把它進一步分解為多種類型的思維,如多向思維、反向思維、側向思維等等。
多向思維在探索問題時,不是沿著一條道走到黑,而是沿著多種方向向前推進。與多向思維相對立的,就是所謂的單向思維或直線思維。這種思維方式隻從一個角度、沿著一個方向去思考問題,不會“拐彎”,不會“跳躍”。
簡單地說,反向思維就是把問題反過來思考,亦即徹底改變思考的方向。例如法國科學家巴斯德發明了高溫消毒法,英國科學家湯姆遜卻想,有沒有低溫消毒法呢?
側向思維是在原有思路的基礎上,換個角度來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如果所換的角度正好與原來的思路相反,就成為了反向思維。多種側向思維彙合起來就構成了多向思維。
(3)係統思維
係統思維是與網絡思維相近,但又比網絡思維更為深刻的一種思維方式。它既包含了網絡思維中強調普遍聯係、多向思維的精髓,又體現了突出事物整體性及其構成要素的相關性等新精神。如中醫學的治病理論強調整體性、形神的相互影響、五髒六腑的相互製約、陰陽的平衡等。缺乏係統思維,就會犯“隻見樹木,不見森林”或“盲人摸象”的錯誤。
(4)動態思維
動態思維就是以不斷變化著的思維去把握生生不息的對象世界。與動態思維相對應的是靜態思維,往往用固定、靜止的觀點看待事物、分析問題,容易犯形而上學的錯誤。
現代社會的變動日益加劇,發展越來越快。如果說在社會發展緩慢的小生產時代,靜態思維以它的不變性和慢節奏還能派上些用場的話,那麼到了現代社會,它的用場越來越小,越來越不適應於現代社會的需要。這時,隻有動態思維才能體現現代社會的發展節奏,才能把握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
動態思維的“動”,不僅表現在空間上的橫向流動,還可以表現在時間上,從現在追溯到過去,從現在預測到將來,在時間上不斷地流動。從現在追溯到過去的思維活動,叫做“後饋思維”;而從現在向未來流動的思維,則稱為“超前思維”。
(5)求同思維和求異思維
求同思維就是在不同事物之間尋找相同點的思維活動,它大量地存在於“類推”之中。類推即類比推理,在求同思維中,可根據現象的相同或相似而推知本質的相同或相似;也可以根據結果的相同或相似,來推知原因的相同或相似,從而根據新把握的因果關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挪威的幾位工人運動領袖被警察逮捕,事情牽扯到了易卜生。有一天,警察們到易卜生家裏進行搜查。他非常沉著、機智,把重要的秘密文件隨便散放在地板上,而把那些無關緊要的東西鄭重其事地做出隱藏的樣子。因此,警察們受蒙蔽了,把那些沒用的文件都抄走,而扔在地板上的重要的秘密文件卻一份也不要。
這裏易卜生利用的就是求異思維,一般人都認為應該把重要文件放在隱藏的地方,而他卻反其道而行之,所以騙過了警察。
求異思維就是尋求標新立異、與眾不同。求異思維不僅可以“異”在思維目標上,也可以“異”在思維方法上,這在商業開發、發明創造中非常重要。求異思維所倡導的是獨立思考、敢冒風險和開拓進取的精神。人的青年時代是最愛“異想天開”的時代,也就是最富開拓精神和冒險精神的時代,把握這一黃金時代,奮力進取,才能對事業的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
無論求同還是求異,都可以創新。求同是通過模擬、類比來做出新的發明和發現;而求異則是通過別出心裁、獨辟蹊徑、與眾不同來達到創新。
作為辯證精神體現的現代思維方式,是將求同思維和求異思維有機地結合起來加以利用,在同中求異,在異中求同,從共性和個性的相互統一中把握我們的對象。兩者的結合,能夠使尋求創造的思維活動在不同的方法中相得益彰、相互增輝。
(6)定量思維
定量思維就是在處理問題時不僅是做出概略、定性的結論,而且還要采用各種數學語言和數學工具使問題得到定量的精確表述,並通過定量分析求得問題的“精確解”。比如,我們不僅要知道人口是不斷增長的,還要掌握這方麵的數據,包括總人口數、人口自然增長率、自然死亡率、世界人口分布、未來人口預測等等。“會不會下雨”用降水概率來表示,是現代數學理論進入我們日常生活的一個例證。與此類似的還有“模糊控製洗衣機”,它可以根據衣物髒的程度自動調節洗衣時間。有學者提出,產品質量的好壞也應該用“廢品出現的概率是多少”來表示才更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