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所創建的硝化甘油炸藥的實驗工廠化為灰燼。人們從瓦礫中找出了5具屍體,其中一個是他正在大學讀書的活潑可愛的小弟弟,另外4人也是和他朝夕相處的親密助手。5具燒得焦爛的屍體,令人慘不忍睹。諾貝爾的母親得知小兒子慘死的噩耗,悲痛欲絕。年邁的父親因受刺激引起腦溢血,從此半身癱瘓。然而,諾貝爾在失敗和巨大的痛苦麵前卻沒有動搖。
慘案發生後,警察當局立即封鎖了出事現場,並嚴禁諾貝爾恢複自己的工廠。人們像躲避瘟神一樣避開他。再也沒有人願意出租土地讓他進行如此危險的實驗。困境並沒有使諾貝爾退縮,幾天以後,人們發現,在遠離市區的馬拉侖湖上,出現了一隻巨大的平底駁船,駁船沒有裝什麼貨物,而是擺滿了設備。一個青年人全神貫注地進行一項神秘的實驗。他就是在大爆炸中死裏逃生、被當地居民趕走的諾貝爾!
諾貝爾遭遇的磨難不是誰都能經受得了的,但諾貝爾靠著堅忍的毅力,挺住了,奮起了,於是他成功了,研製出了炸藥。
除了諾貝爾發明炸藥曆盡艱難外,世界上許多事情的成功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如哥倫布花了14年的光陰才實現他計劃中的航行;複印機早在發明人找到經濟上的資助之前4年就被發明了;當貝爾一開始要出售他所發明的電話時,曾因為有人認為不需要而不加理會;盤尼西林的原始配方早在1929年就已經有了,但是過了好幾年,仍然沒有被繼續研究。可見要把構想轉變為行動需要相當的毅力。
美國傑那德勒與人合作編著的《心靈軟件——自我成功技巧》一書中告訴我們:一個人在思維能力上的差異是直接影響到他的成功與失敗的。因為任何人的處境總是在不斷變化之中,由此就會有不同的遭遇,也會帶來種種難題和困惑,有必要從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來解決麵臨的許多問題。這裏主要指突破性思維。思維是人的變化著的智力活動,在解決問題時需要用各種方法進行思考,而具備洞察力,能鑒別優劣並善於做出抉擇的思維方法才具有創造性,即突破性。
以下是做事的建議:
(1)要提醒自己勇於嚐試,去參與,去表達自己的意見。有許多人和你一樣,是要克製懼怕後才能自然地表達他應該表達的東西。許多公眾人物,都曾努力跨過這道門檻。
(2)不要給自己找理由,找下台階。如果你想克服懼怕,隻有一條路:堅持下去,不可半途而廢。
(3)要由近及遠,由低到高,由小而大,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去努力。
(4)不要根據你當時麵臨的那些小小的困難來評估你的未來,使你今天陷入黑暗的陰雲,明天自然消散,天日也會重見。
(5)要學會用開闊的視野來看待挫折,一定要學會正確評價客觀事物。
事實證明,在人生的棋局上能立於不敗之地的人,就是那些敢於正視現實、接受挫折、不怕失敗、銳意進取的人。
隻有行動才能成功
成功並不需要你知道多少,而是依靠你做了多少,所有的知識、計劃、心態都要付諸行動。不管你現在決定做什麼事情,設定了多少目標,你一定要馬上行動。
事在人為的道理很多,但真的一旦要付諸行動,人們仍然不免猶豫不決,瞻前顧後。
人們之所以害怕付諸行動,其中的原因可能有三個:
(1)由於心態的原因,一行動就想到消極的一麵,想到失敗。這種恐懼心理摧毀我們的自信,關閉我們的潛能,束縛我們的手腳,使我們遇事不敢輕舉妄動。
(2)人對發生改變,多多少少會有一種莫名的緊張和不安,即使是代表進步的改變亦然。這就是害怕冒風險。行動就意味著風險,因而就出現了左顧右盼,猶豫不決,拖延觀望等。特別是一當形勢嚴峻時,人們習慣的做法就是保全自己,不是考慮怎樣發揮自己的潛力,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怎樣才能減少自己的損失上。
(3)怕行動,是不願付出。有一種理論說,人有自私的天性,原因是出於自我保護的本能,付出就意味著“失去”,而行動就意味著要付出。
行動與其說是能力,還不如說是一種勇氣。行動的障礙隻有毅力和勇氣才能解決。
成功並不需要你知道多少,而是依靠你做了多少,所有的知識、計劃、心態都要付諸行動。不管你現在決定做什麼事情,設定了多少目標,你一定要馬上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