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來,在弟弟和哥哥之間,就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由於男孩子在能力上沒有哥哥強,也遠不如哥哥那麼有價值,因此,在他的生活中,不免時刻都得承受這種壓力。他總是能夠聽到有人罵他笨蛋或是傻子,因為母親氣急了的時候可能就會這麼說他,而他的哥哥也是如此,對於這些話,他都已經聽習慣了。男孩的母親還表示,要是他敢違逆哥哥的話,就肯定會招一頓打,哥哥也會對他拳腳相加。於是,所有的一切最終就演變成了一個結果:男孩覺得自己沒有別人那麼有價值,同時,謹慎的生活也使他加深了對這一看法的印象。在學校,同學都戲弄他,而他的課業也總是頻頻出錯,他認為自己沒法專心聽講,種種困難都足以令他望而卻步。孩子的老師會時不常地說,感覺他根本不屬於班級,也不屬於學校。這就難怪這個孩子會認定自己不可能擺脫當前的困局了,在他看來,這是避無可避的,於是,他也就相信了其他人的看法,並也認為那是對的。當我們看到一個孩子如此絕望,對將來也不抱有什麼期望時,是很可悲的一件事。

這孩子的情況再清楚不過了,他已經喪失了信心。不過這並不是從他表象上看出來的。其實,剛開始與孩子進行對談時,雖然我們已經盡可能地讓這個過程顯得自如、放鬆了,可還是能夠從他那蒼白的臉上,以及發抖的身體語言裏發現,他很沒有自信。不過,真正使我們確認這一點的,還是他的一個細微的跡象,這引起了我們的注意。自然,我們清楚他如今已經十二歲了,卻還是問了孩子關於年齡的問題,而他卻告訴我們,他十一歲。答案與真實年齡不符,然而,我們不能將之視作偶然,一般來說,每一個孩子都十分清楚自己多大了。對此,我們也曾進行過證實,每一個諸如此類的錯誤背後,其實都潛藏著問題發生的緣由。因此,在綜合考慮了孩子往昔的生活史和這次的答複後,我們就有了這麼個印象:他試圖讓自己退回到過去的自己。那時候的他,更為弱小,也更渴望獲得他人的幫助。

如今我們手頭已經握有關於這個男孩的一些事實了,通過這些就可以重塑並厘清他的整個人格脈絡。這個男孩肯定自己的方式,既不是通過取得成就來肯定自己,也不是通過完成力所能及的那些他人交付的任務來認可自己的。而不論是他的想法,還是表現,都仿佛在向我們表露出一點,那就是他沒有其他孩子成長得那麼充分,而且,他自己也認為沒有能力去跟別人爭什麼。在感覺上,他總是比別的孩子要落後一些,所以表現出來的,就是謊報自己的年齡。或許他可以用十一歲來做出回答,然而,在某些情況下,其實看上去更像是五歲的孩子。在他心裏,一直都認定自己比別人矮一頭,所以甚至會通過對自己的一切活動進行調整,以便與他的這種看法相匹配。比如,大白天這孩子也會尿床,還無法自主控製大便。從這些症狀中,很容易發現男孩子更願意把自己當成一個小孩子來看待。而事實也證明我們的判斷沒錯,他對自己的過去十分依戀,要是真有可能,他肯定想回到過去的日子裏。

如此一來,在弟弟和哥哥之間,就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由於男孩子在能力上沒有哥哥強,也遠不如哥哥那麼有價值,因此,在他的生活中,不免時刻都得承受這種壓力。他總是能夠聽到有人罵他笨蛋或是傻子,因為母親氣急了的時候可能就會這麼說他,而他的哥哥也是如此,對於這些話,他都已經聽習慣了。男孩的母親還表示,要是他敢違逆哥哥的話,就肯定會招一頓打,哥哥也會對他拳腳相加。於是,所有的一切最終就演變成了一個結果:男孩覺得自己沒有別人那麼有價值,同時,謹慎的生活也使他加深了對這一看法的印象。在學校,同學都戲弄他,而他的課業也總是頻頻出錯,他認為自己沒法專心聽講,種種困難都足以令他望而卻步。孩子的老師會時不常地說,感覺他根本不屬於班級,也不屬於學校。這就難怪這個孩子會認定自己不可能擺脫當前的困局了,在他看來,這是避無可避的,於是,他也就相信了其他人的看法,並也認為那是對的。當我們看到一個孩子如此絕望,對將來也不抱有什麼期望時,是很可悲的一件事。

這孩子的情況再清楚不過了,他已經喪失了信心。不過這並不是從他表象上看出來的。其實,剛開始與孩子進行對談時,雖然我們已經盡可能地讓這個過程顯得自如、放鬆了,可還是能夠從他那蒼白的臉上,以及發抖的身體語言裏發現,他很沒有自信。不過,真正使我們確認這一點的,還是他的一個細微的跡象,這引起了我們的注意。自然,我們清楚他如今已經十二歲了,卻還是問了孩子關於年齡的問題,而他卻告訴我們,他十一歲。答案與真實年齡不符,然而,我們不能將之視作偶然,一般來說,每一個孩子都十分清楚自己多大了。對此,我們也曾進行過證實,每一個諸如此類的錯誤背後,其實都潛藏著問題發生的緣由。因此,在綜合考慮了孩子往昔的生活史和這次的答複後,我們就有了這麼個印象:他試圖讓自己退回到過去的自己。那時候的他,更為弱小,也更渴望獲得他人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