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戲總是最後散場,已經夜半,雇洋車回家,剛上車就睡著了。我不明白那時候的大人是什麼心理,已經十二點多了,還不許人睡,坐在她們(母親或老媽子)的身上,打著瞌睡,她們卻時時搬動你說:“別睡!快到家了!”後來我問母親,為什麼不許困得要命的小孩睡覺,母親說,一則怕招涼,再則怕睡得魂兒回不了家。

多少年後,城南遊藝園改建了屠宰場,城南的繁華早已隨著首都的南遷而沒落了,偶然從那裏經過,便有不勝今昔之感。這並非是眷戀昔日的熱鬧生活,那時的社會習俗並不值得一提,隻是因為那些事情都是在童年經曆的。那是真正的歡樂,無憂無慮,不折不扣的歡樂。

一九五一年七月二十八日

我記得寫上麵這段小文的時候,便曾想:為了回憶童年,使之永恒,我何不寫些故事,以我的童年為背景呢!於是這幾年來,我陸續地完成了本書的這幾篇。它們的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寫著它們的時候,人物卻不斷地湧現在我的眼前,斜著嘴笑的蘭姨娘、騎著小驢回老家的宋媽、不理我們小孩子的德先叔叔、椿樹胡同的瘋女人、井邊的小伴侶、藏在草堆裏的小偷兒。讀者有沒有注意,每一段故事的結尾,裏麵的主角都是離我而去,一直到最後的一篇《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親愛的爸爸也去了,我的童年結束了。那時我十三歲,開始負起了不是小孩子所該負的責任。如果說一個人一生要分幾個段落的話,父親的死,是我生命中一個重要的段落,我寫過一篇《我父》,仍是值得存錄在這裏的:

寫紀念父親的文章,便要回憶許多童年的事情,因為父親死去快二十年了,他棄我們姐弟七人而去的時候,我還是個小女孩。在我為文多年間,從來沒有一篇專為父親而寫的,因為我知道,如果寫到父親,總不免要觸及他離開我們過早的悲痛記憶。

雖然我和父親相處的年代還比不了和一個朋友更長久,況且那些年代對於我,又都是屬於童年的,但我對於父親的了解和認識極深。他溺愛我,也鞭策我,更有過一些多麼不合理的事情表現他的專製,但是我也得原諒他與日俱增的壞脾氣和他日漸衰弱的得了肺病的身體。

父親實在不應當這樣早早離開人世,他是一個對工作認真努力,對生活有濃厚興趣的人。他的生活多麼豐富!他生性愛動,幾乎無所不好,好像世間有多少做不完的事情等待他來動手,我想他對自己的死是不甘心的。但是促成他的早死,多種的嗜好也有關係:他愛喝酒,快樂地劃著拳;他愛打牌,到了周末,我們家總是高朋滿座。他是聰明的,什麼都下功夫研究。他患肺病以後,對於醫藥也很有研究,家裏有一個五鬥櫃的抽屜,就跟個小藥房似的。但是這種飲酒熬夜的生活,便可以破壞任何醫藥的功效。我聽母親說,父親在日本做生意的時候,常到酒妓館林立的地方,從黑夜飲到天明,一夜之間喝遍一條街,他太任性了!

大戲總是最後散場,已經夜半,雇洋車回家,剛上車就睡著了。我不明白那時候的大人是什麼心理,已經十二點多了,還不許人睡,坐在她們(母親或老媽子)的身上,打著瞌睡,她們卻時時搬動你說:“別睡!快到家了!”後來我問母親,為什麼不許困得要命的小孩睡覺,母親說,一則怕招涼,再則怕睡得魂兒回不了家。

多少年後,城南遊藝園改建了屠宰場,城南的繁華早已隨著首都的南遷而沒落了,偶然從那裏經過,便有不勝今昔之感。這並非是眷戀昔日的熱鬧生活,那時的社會習俗並不值得一提,隻是因為那些事情都是在童年經曆的。那是真正的歡樂,無憂無慮,不折不扣的歡樂。

一九五一年七月二十八日

我記得寫上麵這段小文的時候,便曾想:為了回憶童年,使之永恒,我何不寫些故事,以我的童年為背景呢!於是這幾年來,我陸續地完成了本書的這幾篇。它們的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寫著它們的時候,人物卻不斷地湧現在我的眼前,斜著嘴笑的蘭姨娘、騎著小驢回老家的宋媽、不理我們小孩子的德先叔叔、椿樹胡同的瘋女人、井邊的小伴侶、藏在草堆裏的小偷兒。讀者有沒有注意,每一段故事的結尾,裏麵的主角都是離我而去,一直到最後的一篇《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親愛的爸爸也去了,我的童年結束了。那時我十三歲,開始負起了不是小孩子所該負的責任。如果說一個人一生要分幾個段落的話,父親的死,是我生命中一個重要的段落,我寫過一篇《我父》,仍是值得存錄在這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