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借期一到,他便立即將這50美元錢還給了銀行。幾次以後,他便得到了這家銀行的信任,借給他的數額也漸漸大了起來。最後一次借款的數額是2000美元,這次他用它去發展他的業務。
之後,弗萊克計劃出版一份報紙,他估算了一下,起碼需要1.5萬美元,而他手頭上總共才不過5千美元。
於是,他再次去那家銀行,找到每次借他錢的那個職員。當弗萊克將計劃原原本本地告訴他以後,職員去和他的經理商談了一下。
經理同意如數借給弗萊克1萬美元,他說:“我雖然對弗萊克先生不太熟悉,不過我注意到,多少年以來,你一直向我們借款,並且每次都按時還清。我想你一定是一個講信譽的人。”
就這樣,弗萊克很容易地借到了他的第一筆創業基金。
弗萊克是使用心計獲得別人的信賴的,但獲得他人的信任,鑄就自己的信譽,不論采取何種方法,篤誠、守信是最根本的要訣。
如今,國內外知名度很高的企業無不把信譽擺到第一位,受人尊敬的人無不是守信用的楷模。相反,有些人隨隨便便地向別人開“空頭支票”,到頭來卻又無法兌現,一旦遇到困難,這樣的人將很難得到別人的幫助。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守信呢?
首先,你在許諾前應對自己進行正確的估價:“我真的能信守諾言嗎?”如果沒有把握,最好不要輕率地向別人許諾。這樣,別人對此隻能表示遺憾,並不會認為你說話不算數,因而不會產生對你的不信任感。
其次,在你已經許諾了以後,你就應該認真地對待,努力地去實現它。
比如,你對夫人承諾“今晚9點鍾回家”,但同事邀你出去玩,時間可能要拖到10點,那麼,你應該婉言謝絕朋友的好意,按時回家。
最後,如果你做不到你曾許諾過的事兒,就應該及時地通知對方,這樣,你的充足理由和真誠的歉意會得到別人的原諒。
失信於人,說話不算數,許諾不兌現,意味著你丟失了為人的起碼品質,意味著在別人眼中你失掉了為人的信譽。失信於人,是一種顧眼前不顧將來,顧短暫不顧長遠的愚蠢行為,終將一事無成。
所以,失信於人,大丈夫不為,智者不為。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守信的民族,古人雲: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守信是一種可敬可佩的美德,是求人辦事者最可靠的本錢,因此,求人者必須始終保持守信用的品質。
信守承諾是做人之本
不守承諾,是一種顧眼前不顧將來,顧短暫不顧長遠的愚蠢行為,百事不成。失信於人,大丈夫不為,智者不為。
顧炎武曾寫了一首詩,其中有兩句:“生來一諾比黃金,那肯風塵負此心。”表達了自己誠信守諾的處世態度和內在品格。因此,中國人曆來把守諾當作為人處世、齊家治國的基本品質,言必行,行必果。
東漢時,汝南郡的張劭和山陽郡的範式一起在洛陽求學,兩人畢業分別的時候,張劭站在長亭間,望著長空的大雁說:“今日一別,不知什麼時候才得以相見。”
範式拉著張劭的手,勸慰說;“好兄弟,兩年後的秋天,我一定去你家拜望老人,同你聚會。”
秋風瑟瑟,落葉蕭蕭,籬菊怒放,這正是兩年後秋天。張劭突然聽見長空一聲雁叫,牽動了憶友的情思,不由自言自語道:“今天是我們約好的日子,範式他應該快來了。”
說完他趕緊回到屋裏,對母親說:“剛才我聽見長空雁叫,範式馬上就要來了,我們準備好出外迎接他吧。”
“傻孩子,山陽郡離這裏一千多裏路,範式能來嗎?就是來,怎會這麼快就來呢·”母親搖搖頭,不相信地說。
張劭說:“範式為人正直誠懇,極守承諾,不會不來。”
老母親隻好說:“那好,我去準備點酒菜。”
不過一個時辰,範式果然風塵仆仆地趕來了。舊友重逢,親熱異常。老母親激動地站在一旁直抹眼淚,感歎地說:“天下真有這麼講信用的朋友!”
範式重信守諾的故事一直為人傳為佳話。講信用,守信義,是立身處世之道,是一種高尚的品質和情操,它既體現了對人的尊敬,也表現了對自己的尊重。人們反對那種言過其實的許諾,也反對令人容易寡信的輕諾,更反對盲而無信、背信棄義的醜行!
在社交中,如果真能主動幫助朋友辦點事,這種精神當然是可貴的。但是,辦事要量力而行,不要在求人者麵前輕率地許諾。
有的事,明知辦不到,就應向對方說清楚,要相信對方是通情達理的,千萬不要打腫臉充胖子,在朋友麵前逞能,輕率許諾。這樣,不但得不到友誼和信任,反而會失去朋友。老子曰:“輕諾必寡信”,就是這個道理。
失信於人,說話不算數,許諾不兌現,意味著你丟失了人之為人的起碼品格,意味著在別人眼中你失掉了為人的信譽。這個損失是多麼慘重啊!
失信於人,人們一貫將他視為人生最嚴重的事件。君失信於臣,必然奸臣增多,朝政混亂;官失信於民,必然民心沸怨,國無寧日;國家賞罰失信,必然罪犯增多,效勞者減少。
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商鞅為了求得自己的變法主張盡快實施,通過樹立守信重諾的形象,最終達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