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意已決,即刻誓師北伐,必一雪靖康之恥,凡再有畏敵怯戰者,猶如此桌。”
宋國都城臨安,在金碧輝煌的皇宮大殿之上一名身著龍袍、頭戴通天冠的年輕男子手持利劍大聲喊道。
說完一劍劈向前方的案桌,竟然直接將其劈成兩半,先前多有阻撓的眾位大臣此時見這番景象也不敢再有反對之意,紛紛伏地而拜、沉默不言。
此人是剛剛親政不滿一年的宋國寧宗皇帝。
靖康之變後,宋國退居南方半壁江山,不僅要對金國稱臣賠款,更是連宗室女眷也被一並擄去金國為奴。
曆代皇帝皆以為奇恥大辱,但數次北伐均未有任何成果反而損兵折將,以至於後任皇帝再也沒有了雄心壯誌,甘居南方半壁江山。
不過到了這寧宗皇帝繼位卻發生了變化,他自小便對朝廷偏居江南大為不滿,一心想著北伐中原恢複故地,可惜繼承帝位多年卻一直無法親政,縱有一身本領也無法施展。
如今一朝親政,便立刻在韓侂胄的支持下大批啟用主戰派官員準備北伐。
“宰相韓侂胄,朕任命你為北伐元帥全權負責北伐事宜。”
“臣遵旨。”
大殿上一名身著深紫色官袍的老年男子走到大殿中央跪地領旨,頭發已經有些花白,雖說看起來年紀已經不小但身體卻極為硬朗,年輕時必是軍武之人。
“除朝廷兵馬外,朕也會下旨號召大宋各大宗門派駐武者助陣,共克北韃,不過北伐極為機密還是對他們先行保密,就以舉辦天下武道大會的名義召集他們吧。”
皇帝稍微頓了頓似乎不知該說些什麼,想了一會兒又接著說到。
“北伐事關重大,朕希望諸公全力配合,凡有拖延耽誤者定斬不饒。”
“遵旨。”
朝堂上一眾大臣紛紛再度伏地叩拜。
隨著皇帝的聖旨下達,中央政府全力運轉起來為北伐做起準備,無論是樞密院還是中書省都調來大批官員,一時間忙得不可開交。
雖說保密工作已經盡可能完善但畢竟牽扯人力物力實在過多,一些消息靈通之人也多多少少探查到了消息做起自己的準備。
雖說啟用主戰派官員順應帝心,一掃朝中畏金如虎的投降之風,但是也並非所有人都信心十足,部分人也充滿了擔憂。
…
臨安的東北角,這裏離皇宮不算太遠,也有一座氣勢恢宏的建築,這裏雖不及皇宮那般雕梁畫棟、富麗堂皇,但比尋常富貴人家屋舍還是更有氣勢,各類房屋鱗次櫛比。
這裏就是中書省,是大宋王朝的行政中心,各級文官的辦公之所,行使著宰相之權,管理著大宋國所有的官吏、糧草、軍械。
不過此時這裏已經亂成一團,各種機密檔案被從各處調集到一起,這裏麵記錄的都是都城以及各州縣的兵馬人數、糧草儲備,他們最終被送到某一處最大的房屋。
此時屋中無數身著各色官服的文官們正在緊急統計者,看看北伐到底能調集多少兵力糧草。
相比這些普通官員的忙碌,有三人卻氣定神閑的並排坐在一張桌子前,看不出一絲焦急。
他們身著紫色官袍兩鬢已經斑白,不過長長的胡須卻還烏黑,一看便知與其他官員不同等級,應該是中書省的最高官員,不知是參知正式還是平章政事。
他們時不時抬頭看看眾多忙碌的官員,然後又低下頭來端起一杯熱茶慢慢品嚐,長此往複。
“三個月,似乎有些短了,姓韓的到底是怎麼想的?難道我們要這般放任他胡來?”
“要不然能怎麼樣,江大人還想以死勸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