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講 明宮太後 △一、宣德母後
皇太後上尊號、徽號,要經四道禮儀:一是告祭,告祭天、地、宗社;二是冊寶,金冊(證書)、金印;三是謁謝,到奉先殿拜謁和敬謝祖先;四是受賀,接受皇子皇孫、後妃公主、文武百官慶賀,禮儀莊嚴,熱烈隆重。
明朝南京皇宮,稱太後的隻有一人,就是建文帝的生身母親呂氏,為懿文太子朱標的繼妃。建文元年(1399年)二月,朱允炆登極後,尊生身母親為皇太後,這是明朝第一位皇太後。但是,永樂元年(1403年),燕王朱棣登極後,改稱她為皇嫂懿文太子妃。明朝南北兩京的皇宮,《明史·後妃傳》記載共有17位太後。她們雖位於女性地位與尊嚴的最高端,但其命運各不相同。大體有以下幾種不同命運:
第一,做了太後而被撤銷的2位:
(1)建文帝的母親呂氏。朱棣起兵打到南京金川門,派人迎接呂太後到軍中,“述不得已起兵之故”,就是解釋自己被逼無奈而起兵的原因。而後,送後回宮,尚未到宮,宮中起火。呂太後便跟隨她的兒子朱允熙,居住在夫君懿文太子的陵旁。永樂元年(1403年),命將“呂太後”改稱為“皇嫂懿文太子妃”。(《明史》卷一百十五)可以想象由“皇太後”到“懿文太子妃”落差之大,由皇宮殿堂到夫君陵旁,這是天壤之別,其晚境既悲苦又淒涼。
(2)景泰帝的母親吳氏,是明宣德帝妃,生郕王朱祁鈺。明英宗被俘,君位空虛,他的弟弟郕王朱祁鈺繼位,是為景泰帝。朱祁鈺登極後,尊他的生母吳氏為太後。明英宗朱祁鎮複辟,重登皇位,將吳太後降為妃。
以上呂氏和吳氏由太後降為妃,是明清宮廷史上僅有的兩例。
第二,生前是皇後死後被尊為皇太後的2位:
(1)明英宗正統帝皇後錢氏,生前是皇後,死後被尊為皇太後。
(2)明神宗萬曆帝皇後王氏,生前是皇後,死後被尊為皇太後。
第三,生前是妃嬪死後被尊為皇太後的4位:
(1)明憲宗成化帝淑女紀氏,生孝宗弘治帝朱祐樘,死後被尊為皇太後。
(2)明世宗嘉靖帝妃杜氏,生穆宗隆慶帝,死後被尊為皇太後。
(3)明光宗泰昌帝妃王氏,生明熹宗天啟帝,死後被尊為皇太後。
(4)明光宗泰昌帝妃劉氏,生明思宗崇禎帝,死後被尊為皇太後。
第四,由妃嬪而被尊為太後的2位:
嘉靖帝母親生前隻是嬪妃,死後母以子貴,被尊為“章聖皇太後”
(1)明興獻王妃蔣氏,生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被尊為皇太後。
(2)明穆宗隆慶帝妃李氏,生明神宗萬曆帝朱翊鈞,被尊為皇太後。《日下舊聞》記載:“英華殿前菩提樹兩株,六月開黃花,秋深子落。子不從花結,與花並發,而附於葉之背,瑩潤圓整,可作佛珠。此樹為李太後所植。太後上賓,神廟上尊號曰九蓮菩薩,祀慈容於樹北之別殿。”(《天啟宮詞注》)《日下舊聞考》補:“大內西北隅英華殿前有菩提二樹,慈聖皇袓母手植也,高二丈,枝幹婆娑,下垂著地,盛夏開花,作黃金色,子不於花蒂生而綴於葉背。秋深葉下,飄揚永巷,卻葉受子而念珠出焉。其顆較南產差小而色黃,且間分瓣之線界作白絲,名曰多寶珠。”(《菩提子詩序》)(《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三十四)“慈聖皇祖母”就是明萬曆帝母親李太後。
第五,由皇後被尊為太後的3位:
(1)明宣宗宣德帝皇後孫氏,英宗正統帝繼位後尊為皇太後。
(2)明孝宗弘治帝皇後張氏,武宗正德帝尊為皇太後,世宗嘉靖帝也尊為皇太後。
(3)明穆宗隆慶帝皇後陳氏,原為裕王妃,裕王繼位,冊為皇後,無子多病,居住別宮,並未被廢,明神宗萬曆帝尊為皇太後。
第六,由妃而被尊為太後、太皇太後的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