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時候我才意識到自己以往的做法都是錯誤的,在孩子之間發生矛盾的時候,尤其是在旅途中的陌生小朋友之間,為了趕快解決問題,我們都是盡快地插手處理,無形中剝奪了孩子的權利。想想我們自己,舉個簡單的例子,當我們乘坐地鐵的時候,尤其是早晚高峰,人非常多,彼此之間碰一下是在所難免的,每當發生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都會彼此說一聲抱歉,互相笑一笑也就過去了。但試想一下,如果有人撞了你一下,雖然不是故意的,但是對方沒有任何表態的話,我們的心裏一定是有些生氣的,甚至會引發更大的矛盾。一句“對不起”看似沒什麼,卻代表著一種態度,也很容易獲得心理上的原諒和接受。
孩子也是一樣,他們也有自己的小情緒,也需要別人的尊重和認可,他們當然有權決定原諒或是不原諒。那件事以後,我再也沒有想當然地去替小錕表達意願,後來的旅行中,我和小錕之間都是朋友式的相處方式,與他有關的活動我都會征求他的意見,給予他充分的尊重。
周老師心理課堂
為人父母,我們有養育孩子的責任、有管教他們的權利,所以常常會習慣什麼都替他們決定了,尤其是在孩子小一些的時候,我們會有種錯覺——“我們可以代替他們發聲”。發展心理學中指出,在與同伴的交往過程中,孩子在練習著有關的社會技能。社會交往中孩子有他們自己的語言,有他們自己的堅持與磨合,愉快、不愉快的經曆都讓他們逐漸學會與他人以平等的方式相處、合作、協商。所以在社交中,我們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應盡量少幹預他們之間的互動,這時的放手便是最好的選擇。
人生的路上,每個人終究要自己負責、自己前行,我們無法一輩子替孩子發聲。於孩子來說,我們更像一個陪伴者和引導者,隻有我們給孩子獨立的機會,孩子才可能真正的獨立!
那個時候我才意識到自己以往的做法都是錯誤的,在孩子之間發生矛盾的時候,尤其是在旅途中的陌生小朋友之間,為了趕快解決問題,我們都是盡快地插手處理,無形中剝奪了孩子的權利。想想我們自己,舉個簡單的例子,當我們乘坐地鐵的時候,尤其是早晚高峰,人非常多,彼此之間碰一下是在所難免的,每當發生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都會彼此說一聲抱歉,互相笑一笑也就過去了。但試想一下,如果有人撞了你一下,雖然不是故意的,但是對方沒有任何表態的話,我們的心裏一定是有些生氣的,甚至會引發更大的矛盾。一句“對不起”看似沒什麼,卻代表著一種態度,也很容易獲得心理上的原諒和接受。
孩子也是一樣,他們也有自己的小情緒,也需要別人的尊重和認可,他們當然有權決定原諒或是不原諒。那件事以後,我再也沒有想當然地去替小錕表達意願,後來的旅行中,我和小錕之間都是朋友式的相處方式,與他有關的活動我都會征求他的意見,給予他充分的尊重。
周老師心理課堂
為人父母,我們有養育孩子的責任、有管教他們的權利,所以常常會習慣什麼都替他們決定了,尤其是在孩子小一些的時候,我們會有種錯覺——“我們可以代替他們發聲”。發展心理學中指出,在與同伴的交往過程中,孩子在練習著有關的社會技能。社會交往中孩子有他們自己的語言,有他們自己的堅持與磨合,愉快、不愉快的經曆都讓他們逐漸學會與他人以平等的方式相處、合作、協商。所以在社交中,我們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應盡量少幹預他們之間的互動,這時的放手便是最好的選擇。
人生的路上,每個人終究要自己負責、自己前行,我們無法一輩子替孩子發聲。於孩子來說,我們更像一個陪伴者和引導者,隻有我們給孩子獨立的機會,孩子才可能真正的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