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人明明沒做什麼壞事,卻無辜卷入交通事故,身受重傷,還能說命運能靠自己改變嗎?”

“家人是癌末病人,這也是自己打造的過去嗎?還是自己可以決定的未來呢?”

我想一定有很多人這麼想吧。

的確,發生意外和疾病都是自我無法控製的事情。但就算無法改變發生意外或生病的事實,我們還是能選擇要以什麼樣的心情麵對、看待這件事。

透過粉紅色鏡片看世界,世界就成了粉紅色;透過藍色鏡片看世界,世界就成了藍色。有個耳熟能詳的例子,看著倒入半杯水的杯子,有人想:“怎麼隻有半杯水!”也有人想:“太好了!有半杯水!”接受現實,從中找到積極的意義,這是誰都能做到的事。心智健全的人,能從眾人覺得痛苦的事情中找出值得學習和感恩的事,這是阿德勒教導我們的正確的人生態度。

4

遺傳和成長環境隻是單純的『材料』,

隻有你能決定如何使用材料,

來打造真正舒適的家。

阿德勒並非百分之百反對遺傳和原生家庭對個人造成的影響,當然遺傳有其一定的影響。

想想你的父母如何養育你?是十分溺愛,還是放任不管呢?這些肯定都會影響你的人格養成。

但這些影響有限,不是百分之百起決定作用的。你並不會因為母親的斥責就變得消極退縮,要是變得消極,也是自己的選擇。除了消極的態度外,還有其他選項可以選擇,不是嗎?譬如,和母親爭論一番後,也許你會變得更加獨立,變得更能冷靜地分析事物,又或許以母親為反麵教材,讓自己變得溫柔,懂得體諒別人。

阿德勒將遺傳和成長環境比喻為打造出家的材料,使用同樣的材料(遺傳和成長環境),不一定會打造出同樣的家(人生)。有人打造出有南國風情的別墅,有人則蓋成商業大廈。材料終究隻是材料,如何使用取決於自己的決定。你現在的人生,就是你使用材料、靠自己打造出來的“家”。

5

『都是父母的錯。』

『都怪朋友不好。』

『隻怨生不逢時。』

『反正一切都是命。』

這些都是推卸責任常用的借口。

人一旦找到借口推卸責任,就覺得很輕鬆。都是父母的錯;都怪上司不好、下屬犯錯;都是另一半不對;錯就錯在生不逢時……隻要不是自己的錯,心情就會豁然開朗,是吧?但這樣的輕鬆隻能維持一瞬間。

把自己的不幸遭遇推給命運,再怎麼自怨自艾,事態也不會好轉。唯有起身行動、改變,才有可能扭轉情勢。例如公司前途未卜,作為員工一味怨歎不會有任何改變,要想改變現狀,就必須盡最大的努力,例如想辦法投身到公司的體製改革之中。

再怎麼埋怨家世出身、父母的養育方式,也不可能改變什麼,唯有接受過去,才能繼續前進。一味將責任推給另一半或上司,也無法解決問題。況且對方要是反駁、抗拒,隻會讓你感覺更加辛苦。

“我的家人明明沒做什麼壞事,卻無辜卷入交通事故,身受重傷,還能說命運能靠自己改變嗎?”

“家人是癌末病人,這也是自己打造的過去嗎?還是自己可以決定的未來呢?”

我想一定有很多人這麼想吧。

的確,發生意外和疾病都是自我無法控製的事情。但就算無法改變發生意外或生病的事實,我們還是能選擇要以什麼樣的心情麵對、看待這件事。

透過粉紅色鏡片看世界,世界就成了粉紅色;透過藍色鏡片看世界,世界就成了藍色。有個耳熟能詳的例子,看著倒入半杯水的杯子,有人想:“怎麼隻有半杯水!”也有人想:“太好了!有半杯水!”接受現實,從中找到積極的意義,這是誰都能做到的事。心智健全的人,能從眾人覺得痛苦的事情中找出值得學習和感恩的事,這是阿德勒教導我們的正確的人生態度。

4

遺傳和成長環境隻是單純的『材料』,

隻有你能決定如何使用材料,

來打造真正舒適的家。

阿德勒並非百分之百反對遺傳和原生家庭對個人造成的影響,當然遺傳有其一定的影響。

想想你的父母如何養育你?是十分溺愛,還是放任不管呢?這些肯定都會影響你的人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