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爆發前(1 / 2)

李琦回去之後,就開始封閉了基地。

接下裏幾天,依次把量子實驗室跟材料實驗室建造完畢,而自己又花了兩天把反重力實驗室建造出來,開始投入到反重力學習中,同時開始操控納米機械蟲製造三級雷達。

三級雷達又稱為引力探測雷達,通過捕捉不出不在的引力,來探測出目標距離、實時成像、監控等作用,最高探測距離能夠達到幾十上百光年,不過可惜的是,他現在並沒有吃透這種技術,也沒有材料供他製造。

而他現在所做的隻是閹割後再閹割的版本,通過現有的簡易材料,能夠簡易的運用引力而已,就連成像的做不到,更別提其他種種手段了,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能夠觀測到大型的能量波動,因為手段單一,所以在距離上也比較遠,少說也能觀測到十光年吧。

這個,食之無味的玩意,就是他打算拿來證明自己的東西。

製造起來費勁不說,操控起來也麻煩。

要是能夠製造出量子探測雷達就好了,他不止一次這樣想。

當然,牢騷要發,事情還是得繼續做,索性不趕時間,每天做一點,總會完成的。

這天,午後突然被季若彤母親拉住。

“李琦,這幾天我結合你給的資料,成功研究出了一種新型納米材料,你跟我去看看!”

“這麼快?那去看看。”

李琦沒有想到,最先出結果的不是居然是王玲玲,李琦基本上很少見過這個阿姨,平時也都是季鵬飛來找的自己,不免也來了興趣。

一路跟著王玲玲來到她的實驗室,隻見她從工作台上拿出一根手指粗細的乳白色材料遞給李琦,說道:“就是這個,我是根據納米材料添加複合元素製造出來的,算是纖維材料吧,我測試了一下,不管是強度及還是柔韌度等都應該能夠達到你的要求,不過具體數據實驗室的設備不夠,還測試不出來。”

李琦墊了墊,仿佛感覺不到什麼重量,手感很舒服,又問道:“高溫低溫試過沒有?還有承重能力能測試出來嗎?”

“高溫試過,兩千度的高溫下沒有任何變化,低溫因為沒有足夠的設備,還沒進行測試,至於承重能力,測試不出來,理論上來說,能夠承受千萬噸的拉力。”王玲玲的語氣帶著自豪,她很滿意自己的成果,雖然說李琦的資料也幫了很大的忙,但更多的是自己研究試驗出來的,要知道,資料中很多材料或者元素,自己根本沒有聽說過。

李琦滿意的點了點頭,多帶幾根應該就能拖動小行星了,而且太空中無限接近失重狀態,對材料的要求再次降低,他又繼續問道:“王阿姨,預計多長時間能夠完善,大範圍內能夠製造,還有這個玩意取名字了嗎?”

王玲玲沉吟一下,有些為難道:“這個真的說不準什麼時候能夠完善,但是應該不會太久,我盡量快一點完善吧,至於名字,我叫它納米高纖,因為是納米材料為主,也代表它各方麵數據到很高。”

“不錯,簡單好記。不過時間上還很長,不用太急,對了,您下一步準備研究什麼方向?”

“等這個完善了再說吧,你有什麼好點的建議嗎?”

王玲玲還真沒想好下一步研究什麼,不是沒有方向,而是選擇性太多了。

“新型高溫超導及高強度合金或者偽簡並態材料都可以,其實偽簡並態材料早點研究出來更好,對我們之後的幫助更大,不過我估計短時間內應該研究不出來,但是你可以提前準備一下。”

高科技技術對材料的要求太大了,沒有合適的材料,很多科技就算有資料也都製造不出來,材料就好比地基一樣,地基的牢固程度決定了大樓的高度及抗風震等程度,而偽簡並態用到的地方太多了,比如說曲率引擎的製造、高重力環境的約束、可控核聚變反應爐等等都需要用到。

至於簡並態材料,他現在想都不敢想。

難度太大了,而且三級文明的資料中也隻有一點理論,那是四級文明才能夠製造出來的。

其餘兩種,之後的需求最大,所以也要提前弄出來,索性現在還有人幫忙,不至於什麼都壓在自己肩膀上,等風暴結束應該會更好的,到時候結合所有科學家的努力,應該進度會更快。

在研究方向及細節上麵,又給出了自己的建議與看法,這才離開。

中途路過量子實驗室時,發現大門緊閉,也不知道裏麵在研究什麼?聽夕鬱說,季若彤都抱怨好幾次了,從實驗室建好後,她就壓根沒看到過父母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