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廣陵郡城顯得格外不同,城裏城外都已經被紅布妝點起來,不但街道被打掃的幹幹淨淨,就連街道兩旁的房門窗戶也被人用水用掃把擦拭好幾遍,城裏的居民們也是麵帶笑容,好似辦喜事的是自己家一般。
行人路過廣陵郡城時也感到非常詫異,不知道是誰家辦喜事,居然能夠勞動全城,這種人家一定是有權有勢的豪族世家。
從居民們的交談聲中,行人們終於知道是誰家辦喜事,這辦喜事的大戶人家赫然是廣陵蕭氏。
廣陵蕭氏非等閑大戶人家,一個月前,爆發了一場戰爭,蕭家如日中天的一位人物回來了,帶著十萬大軍歸來,淮南這片土地上,可以說,廣陵郡就是蕭氏的封地。
今天是廣陵蕭氏大喜的日子,蕭氏族長之子大婚,而且娶親的對象是書香世家大族中的長安蔡氏之女,舉城同慶。
鑼鼓聲從遠處傳來,是迎親的隊伍回來了,聽到鑼鼓聲,人們紛紛走出家門,或是湧向城門口,或是站在大街兩側,等待迎親隊伍的歸來。
從人們臉上發自內心的笑容,就能看出來蕭氏深受百姓愛戴。
廣陵郡城外,一支上百人組成的迎親隊伍緩緩向廣陵郡城前進,隊伍中鑼鼓轟鳴,敲打出喜慶的樂曲。
在這支迎親隊伍中,有三處最引人注目,第一處便是隊伍打頭騎著棗紅色高頭大馬的族長之子蕭天行。
蕭天行,年十九,再過一個月就是二十了,從外邊趕回的大人物,說的就是他,他如今官拜冠軍大將軍,入主淮南後,朝廷親封淮南節度使,乃是他們不能仰視的存在。
迎親隊伍中第二處引人注目的地方則是隊伍中央的那頂紅色八抬大轎,轎中坐著長安蔡氏蔡慶書之長女蔡婉。
而最後一處就是隊伍後麵那幾十輛滿載貨物的大車,這些大車上裝著的貨物都是蔡婉的嫁妝,其價值高達上千金,要知道在這個時代,普通人家一年有兩金就能生活的很好,上千金對於普通人家來說是一個難以想象的天文數字,現在卻隻是豪門大族女子的嫁妝而已。
結婚乃人生一大喜事,不過作為大婚的主角之一,蕭天行也不例外,臉上泛著淺淺的笑意,與在軍中的肅穆威嚴都不同。
棗紅馬由一魁梧仆人牽著,此人大家都很熟悉了,蕭健。
沒過多久,被近三丈高青灰城牆圍住的廣陵郡城出現在蕭天行的視野中,縱使蕭天行戰場上如何波瀾不驚,但此時此刻,內心還是有些激動。
“唉,前世快三十歲都沒有結婚,沒想到今世剛過二十歲就要結婚了。”一道感慨聲在蕭天行的心底響起,卻沒有對蕭天行產生任何影響,他對未來抱有無限的憧憬。
很快,迎親隊伍走過城樓,走進廣陵郡城中,街道兩旁擠滿了男女老少,隨後無數祝福的話語從他們的口中喊出。
“祝蕭公子早生貴子!”
“祝公子夫人白頭偕老!”
蕭府的下人們也沒有閑著,他們拿著裝滿紅棗、花生,喜糖等東西的口袋,給路兩旁的人發放。
這次蕭天行不僅僅是給蔡婉一個交代,也是給他自己一個交代,他的冠禮還沒辦,這一次婚禮一並舉行了。
以前結婚之日並不熱鬧,《禮記-郊特性》曰:“婚禮不用樂,幽陰之義也。婚禮不賀,人之序也。”《禮記-曾子問》曰:“娶婦之家,三日不舉樂。”然而婚姻終究是“大吉也,非常之吉也”的喜事,在大漢這麼一個崇尚音樂的國度,“婚禮不慶”名存實亡。
到了後世,隨著禮樂崩壞,亂世再起,許多禮製被人廢除,結婚開始慢慢熱鬧了起來。
在盛大的古樂琵琶聲中,蕭天行一身華貴衣袍,掛刀環佩,俊朗不凡。蔡婉則是長裙交疊,璧瑞簪珥,裝飾之盛,豔如春華,筆墨實形容不出萬一。
兩人緩緩步入內堂,此堂內沒有外人,皆是雙方家屬,首先拜堂,先拜天地、再拜祖先、三拜尊長,而後相對而坐,男西女東,意以陰陽交會有漸。
侍者端上清水,一對新人淨手,拿起筷子各夾畜肉享用,另有侍者斟酒,兩人交換杯子,在喝下前用剪刀剪下彼此一綹頭發,綰在一起表示同心,此為“結發”。西漢蘇武就曾有詩言:“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
喝下合巹酒,兩人手緊緊拉在一起,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今生今世,永不相負。
至此,正婚禮畢,新郎新娘該出去會客了。
千人會餐非同易與,不隻奴仆,連蕭家族親都動員起來,分為十方,各顧一地,忙得汗流浹背,氣喘籲籲才不致出差錯。
蕭天行攜帶蔡婉穿插其中,說實話他很不適應唐代的婚禮,客人在酒席上當著新娘的麵嬉鬧戲謔,笑罵無忌,連最起碼的禮貌都不顧,比之現代還要瘋狂百倍。很難想象平日一本正經,文壇巔峰的唐代人也有這麼放浪的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