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轉瞬間,我卻發現,不管詩仙堂怎樣觸動了我的心,真正震動我的靈魂的還不是詩仙堂本身,而是一群年紀不過十四五歲的女中學生,她們都穿著整整齊齊的中學生製服,樸素大方,神態自若。我不大了解日本中學生的情況。據說一放暑假,男女中小學生都一律外出旅行,到祖國各地參觀,認識祖國。我這次訪日,大概正值放暑假,我在所有我經過的車站上,都看到成群結隊的小學生,坐在地上,或者站在那裏,等候火車,活潑而不喧鬧,整齊而不死板,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詩仙堂裏,我們也遇到了他們。因為看慣了,最初我並沒有怎麼介意。但是,我一抬頭,卻看到一個女孩子對著我們微笑。我也報之以微笑。沒想到,她竟走上前來,同我握手。我不懂日本話,我猜想,日本中學生都學習英語,便用英語試探著同她搭話:
“Do you speak English?”
“Yes, I do!”
“How do you do?”
“Well, thank you!”
“What are you doing here?”
“We are travelling during summer vacation!”
“May I ask, what is your name?”
“My name is—”
她說了一個日本名字,我沒有聽清楚,也沒有再去追問。因為,我覺得,人之相知,貴相知心,區區姓名是無所謂的。隻要我知道,我眼前站著的是一個日本少女,這也就足夠足夠了。
我們站在那裏交談了幾句,這一個小女孩,還有她的那一群小夥伴,個個笑容滿麵,無拘無束,眼睛裏流露出一縷天真無邪的光輝,仿佛一無恐懼,二無疑慮,大大方方,坦坦蕩蕩,似乎眼前站的不是一個異域之人,而是自己的親人。我們仿佛早就熟識了,這一次是久別重逢。我相信,這一群小女孩中沒有哪一個曾來過中國,她們為什麼對中國不感到陌生呢?難道說這一所到處洋溢著中國文化芳香的詩仙堂在無形中,在潛移默化中起了作用,讓中日兩國人民之心更容易接近嗎?我無法回答。按年齡來說,我比她們大好幾倍,而且交流思想用的還是第三國的語言。但是,所有這一切都沒能成為我們互相理解的障礙。到了現在,我才仿佛真正觸摸到了日本人之心,比我在早稻田大學講演時對東洋之心了解得深刻多了,具體多了。我感到無比的欣慰。“同是東洋地上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連今後能不能再會麵,我也沒有很去關心。日本的少女成千上萬,哪一個都能代表日本人之心,又何必刻舟求劍,一定要記住這一個少女呢?
但是,轉瞬間,我卻發現,不管詩仙堂怎樣觸動了我的心,真正震動我的靈魂的還不是詩仙堂本身,而是一群年紀不過十四五歲的女中學生,她們都穿著整整齊齊的中學生製服,樸素大方,神態自若。我不大了解日本中學生的情況。據說一放暑假,男女中小學生都一律外出旅行,到祖國各地參觀,認識祖國。我這次訪日,大概正值放暑假,我在所有我經過的車站上,都看到成群結隊的小學生,坐在地上,或者站在那裏,等候火車,活潑而不喧鬧,整齊而不死板,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詩仙堂裏,我們也遇到了他們。因為看慣了,最初我並沒有怎麼介意。但是,我一抬頭,卻看到一個女孩子對著我們微笑。我也報之以微笑。沒想到,她竟走上前來,同我握手。我不懂日本話,我猜想,日本中學生都學習英語,便用英語試探著同她搭話:
“Do you speak English?”
“Yes, I do!”
“How do you do?”
“Well, thank you!”
“What are you doing here?”
“We are travelling during summer vacation!”
“May I ask, what is your name?”
“My name is—”
她說了一個日本名字,我沒有聽清楚,也沒有再去追問。因為,我覺得,人之相知,貴相知心,區區姓名是無所謂的。隻要我知道,我眼前站著的是一個日本少女,這也就足夠足夠了。
我們站在那裏交談了幾句,這一個小女孩,還有她的那一群小夥伴,個個笑容滿麵,無拘無束,眼睛裏流露出一縷天真無邪的光輝,仿佛一無恐懼,二無疑慮,大大方方,坦坦蕩蕩,似乎眼前站的不是一個異域之人,而是自己的親人。我們仿佛早就熟識了,這一次是久別重逢。我相信,這一群小女孩中沒有哪一個曾來過中國,她們為什麼對中國不感到陌生呢?難道說這一所到處洋溢著中國文化芳香的詩仙堂在無形中,在潛移默化中起了作用,讓中日兩國人民之心更容易接近嗎?我無法回答。按年齡來說,我比她們大好幾倍,而且交流思想用的還是第三國的語言。但是,所有這一切都沒能成為我們互相理解的障礙。到了現在,我才仿佛真正觸摸到了日本人之心,比我在早稻田大學講演時對東洋之心了解得深刻多了,具體多了。我感到無比的欣慰。“同是東洋地上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連今後能不能再會麵,我也沒有很去關心。日本的少女成千上萬,哪一個都能代表日本人之心,又何必刻舟求劍,一定要記住這一個少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