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航空母艦分為排水量在3萬噸以上、能攜帶上百架飛機的重型航空母艦,排水量在1萬~1.5萬噸之間、攜帶45架左右飛機的輕型航空母艦,排水量隻有1萬噸左右、裝有裝甲和水下防護艙的護航航空母艦三大類。按排水量的大小,人們又將航空母艦分為大、中、小三類。6萬噸以上為大型航空母艦,2~6萬噸為中型航空母艦,2萬噸以下為小型航空母艦。此外,人們還按所擔負的作戰使命將其分為攻擊型航空母艦、反潛型航空母艦和泛用型航空母艦三大類。
第二節 航空母艦的誕生和發展
航空母艦並不是從第一天開始就擁有如此龐大的身軀,而是一步步地發展成今天的樣子的。其實,航空母艦的曆史並不算太長,因為航空母艦是以艦載飛機為主要武器的,所以其真正走上曆史舞台,是飛機發明以後的事情。而進行飛機從艦船上起飛的試驗,是從100年前開始的。
1910年11月14日,美國飛行員尤金?伊利駕駛一駕“冠蒂斯”雙翼機首次從前甲板鋪有25米木製跑道的“伯明翰”號巡洋艦上起飛。翌年1月8日,伊利又駕同一飛機在後甲板鋪有36米跑道和22根阻攔索的“賓夕法尼亞”號巡洋艦上首次降落成功。1912年和1917年,英國的薩姆遜中尉和鄧寧中校又分別駕機從行駛的軍艦上完成了起飛和降落。這些勇敢者的試驗,孕育了航空母艦的誕生。
1917年6月,英國將一艘巡洋艦改裝為世界上最早的航空母艦“暴怒”號,它載機20架,但是原巡洋艦中部的建築未拆除,甲板分別前後兩塊,飛機起落既不方便又很危險。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英國海軍將一艘巡洋艦的前、後甲板上的主炮塔拆除,鋪上跑道,以甲板中部的上層建築為界,艦首的跑道供飛機起飛用,艦尾的跑道供飛機降落用。這樣,飛機既可在艦上起飛,而又不影響另一架飛機同時間的降落。這是最早出現的由舊軍艦改裝而成的真正的航空母艦,它能裝載20架飛機。就是這樣一艘新改裝而成的航空母艦,在同年7月的對德國一個空軍基地的突襲戰鬥中,初顯了航空母艦的威力。
由於飛機起飛跑道和降落跑道的分開鋪設,使得在一艘長度有限的航空母艦上,起飛和降落的跑道均顯得過於短小。經過多次試驗,在一個個健壯的飛行員殞身之後,人們明智地估計到,在這樣分製的航空母艦上,隻有為數不多的特別優秀的飛行員才能完成易於駕駛的飛機載艦和離艦,同時,分製的跑道也不利於飛機的裝載,於是,英國海軍一個調查委員會建議,降落甲板至少應該有90米長。
英國海軍部旋即將正在建造中的一艘客輪“卡吉林”號改裝成全通式飛行甲板的航空母艦“百眼巨人”號。改裝工程將“百眼巨人”號的煙囪全部割去,改成從裝在甲板邊緣下麵通向艦尾的水平排煙道,這樣飛機的起飛和降落就方便得多了。
現代航空母艦分為排水量在3萬噸以上、能攜帶上百架飛機的重型航空母艦,排水量在1萬~1.5萬噸之間、攜帶45架左右飛機的輕型航空母艦,排水量隻有1萬噸左右、裝有裝甲和水下防護艙的護航航空母艦三大類。按排水量的大小,人們又將航空母艦分為大、中、小三類。6萬噸以上為大型航空母艦,2~6萬噸為中型航空母艦,2萬噸以下為小型航空母艦。此外,人們還按所擔負的作戰使命將其分為攻擊型航空母艦、反潛型航空母艦和泛用型航空母艦三大類。
第二節 航空母艦的誕生和發展
航空母艦並不是從第一天開始就擁有如此龐大的身軀,而是一步步地發展成今天的樣子的。其實,航空母艦的曆史並不算太長,因為航空母艦是以艦載飛機為主要武器的,所以其真正走上曆史舞台,是飛機發明以後的事情。而進行飛機從艦船上起飛的試驗,是從100年前開始的。
1910年11月14日,美國飛行員尤金?伊利駕駛一駕“冠蒂斯”雙翼機首次從前甲板鋪有25米木製跑道的“伯明翰”號巡洋艦上起飛。翌年1月8日,伊利又駕同一飛機在後甲板鋪有36米跑道和22根阻攔索的“賓夕法尼亞”號巡洋艦上首次降落成功。1912年和1917年,英國的薩姆遜中尉和鄧寧中校又分別駕機從行駛的軍艦上完成了起飛和降落。這些勇敢者的試驗,孕育了航空母艦的誕生。
1917年6月,英國將一艘巡洋艦改裝為世界上最早的航空母艦“暴怒”號,它載機20架,但是原巡洋艦中部的建築未拆除,甲板分別前後兩塊,飛機起落既不方便又很危險。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英國海軍將一艘巡洋艦的前、後甲板上的主炮塔拆除,鋪上跑道,以甲板中部的上層建築為界,艦首的跑道供飛機起飛用,艦尾的跑道供飛機降落用。這樣,飛機既可在艦上起飛,而又不影響另一架飛機同時間的降落。這是最早出現的由舊軍艦改裝而成的真正的航空母艦,它能裝載20架飛機。就是這樣一艘新改裝而成的航空母艦,在同年7月的對德國一個空軍基地的突襲戰鬥中,初顯了航空母艦的威力。
由於飛機起飛跑道和降落跑道的分開鋪設,使得在一艘長度有限的航空母艦上,起飛和降落的跑道均顯得過於短小。經過多次試驗,在一個個健壯的飛行員殞身之後,人們明智地估計到,在這樣分製的航空母艦上,隻有為數不多的特別優秀的飛行員才能完成易於駕駛的飛機載艦和離艦,同時,分製的跑道也不利於飛機的裝載,於是,英國海軍一個調查委員會建議,降落甲板至少應該有90米長。
英國海軍部旋即將正在建造中的一艘客輪“卡吉林”號改裝成全通式飛行甲板的航空母艦“百眼巨人”號。改裝工程將“百眼巨人”號的煙囪全部割去,改成從裝在甲板邊緣下麵通向艦尾的水平排煙道,這樣飛機的起飛和降落就方便得多了。
1922年,美國海軍部終於力排眾議,把一艘運煤船改裝成美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這就是“蘭格利”號航空母艦。該艦標準排水量11050噸,滿載排水量14700噸,全長542英尺(約165.2米),寬65英尺(約19.81米),吃水18英尺(約5.486米),最高航速15節,續航力12000海裏(22224千米),可載機30多架。但是,由於該艦畢竟是由煤船改裝而成,故其存在著不少問題,給使用和維護帶來不便,此外,它的航速也低。它的船頭平展,船身寬闊,模樣也不好看,人們甚至給它起了個外號,叫“帆布篷頂大馬車”。當然,它也有因運煤船改型設計而帶來的優點,比如船艙深,可為飛機和修理車間提供較為寬大的庫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