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我國18歲以下的青少年約有3.67億,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和生活境遇,關係到中華民族整體素質的高低,關係到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成敗,關係到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和依法治國戰略的實施,關係到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大業的實現。胡錦濤總書記指出“青少年是黨和國家的希望,是中華民族的希望。——關心青少年的成長,為他們身心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社會環境,是黨和國家義不容辭的責任,是開創國家和民族更加美好的未來的戰略工程,也是實現億萬家庭的最大希望和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

因此,必須從確保黨的事業後繼有人和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和改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努力開創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新局麵。

加強和改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培養和造就千千萬萬具有優秀思想品質和良好道德修養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既是一項長遠的戰略任務又是一項緊迫的現實任務。加強和改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要努力培育青少年的民主法製觀念,使他們健康地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為此,要全力做好以下兩方麵工作:一是嚴厲打擊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違法犯罪活動,切實加強保護青少年權益方麵的立法和執法工作,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創造良好的法製環境;二是建立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各負其責又密切配合的教育網絡。

學校是對青少年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須按照黨的教育方針,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辦好家長學校、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積極運用新聞媒體和互聯網向社會廣泛普及家庭教育知識,推廣家庭教育的成功經驗,幫助和引導家長樹立正確觀念、掌握科學方法,提高科學教育子女的能力;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有關方麵,包括共青團和工會、婦聯等群眾組織,城市社區、農村鄉鎮和村民委員會,以及其他一切基層組織,要切實擔負起責任,整合各種教育資源,發揮各自優勢,加強協調配合,開展富有吸引力的思想教育和文體活動,真正把教育、引導青少年的工作落實到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