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於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才愛學,才能把自己所有的感覺、情緒和知識投入到學習中去,才能發揮巨大的學習潛能。隻有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才能讓學生由被動的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進取的學習。事實證明,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班級活動為實現以上教育目的提供了可能。

活動是人類特殊的存在方式,教育活動是實現個體社會化和社會個體化的根本途徑。班級活動是教育活動的組成部分,是由成員集體參加的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教育活動。

對班級活動的理解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班級活動,是指教育者為了實現一定的教育目的,組織班級全體成員參加的一切教育活動,包括課堂教學活動、課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狹義的班級活動則是指在學科教學以外,教育者為了實現一定的教育目的,組織班級全體成員參加的教育活動,包括綜合實踐活動、課外活動或“第二課堂”等。本書中所探討的即是這種狹義的班級活動。

班級活動是一個動態、開放的係統。它可以在校內開展,也可以在校外開展。在校內主要是由學校領導、教師、班幹部等組織開展;在校外則是由學校領導、教師和校外教育機構組織負責人組織指導,直接介入相關機構對學生進行教育活動。

班級是學生成長、發展的重要環境之一。班級活動為學生獲得思想啟蒙、提高處事能力、學習與人交往等方麵提供了場所和機會,使學生在班級活動中日漸成熟,為將來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此外,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還為促進學生的技能技巧、興趣愛好的發揮起著重要的作用。

那麼,如何策劃和組織班級活動?如何通過班級活動影響人、感染人、鍛煉人?如何讓班級活動的效果達到事半功倍,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呢?相信本書為這些問題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參考答案。

本書依據班級活動目標和功能的不同,將其分為主題班會、學習類班級活動、科技活動、文體活動、心理輔導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當然,任何分類都是思考者的主觀意願,其實都是一家之言。關鍵在於分類的標準是否符合一定的理論或者事實依據,邏輯是否清晰可信。對於每一種班級活動,編者從設計與實施兩個維度去考察,在內容的敘述中,有理論,有案例,闡述原因,指出解決方法。在案例的選擇上,力圖多樣化,貼近現實。我們衷心希望本書能夠對教育的同行有一點啟發,也期望與教育界同仁一起,為創新、發展班級活動工作盡一份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