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
譯文:大凡治理國家的方法,一定要首先使人民富裕起來。人民富裕了就容易治理,人民貧窮了就難以治理。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譯文:糧倉充實,百姓才懂得禮節製度;衣食豐足,百姓才知道榮譽恥辱。
作為我國春秋戰國時代諸子百家中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管子》內容龐大,體係完整,基本上反映了管仲的治國謀略思想,是研究先秦特別是春秋時期社會政治、經濟、軍事、法律、文化等各個方麵非常重要的原始資料。其中《牧民》篇講述治國治民的原則,《形勢》篇講述主持政事的規律,《權修》側重於政治,《乘馬》側重於經濟,《立政》側重於典章製度,《七法》側重於軍事問題,乃至《版法》、《幼官》、《五輔》、《八觀》、《法禁》、《重令》、 《兵法》、《法法》及其他大部分篇章,都在講富國強兵、正世安民之道。即使是有關哲學方麵的著作,也常與治世之道相聯係。但它們又不是隻講一時一事的具體對策,一般是把政治、經濟的具體要求,上升到理論高度並寫成文章。舉盡先秦諸子,我們還沒有看到像《管子》這樣麵麵俱全、百家薈萃的著作。就其所涵蓋的內容而言,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學術著作,其中不乏精辟的議論,深邃的見解,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
好的謀略汲取了眾人智慧的長處,帶有全麵性和綜合性。管仲提出“別而聽之則愚,合而聽之則聖”的原則,即隻聽一麵是愚蠢的,兼聽全麵才是聖明的,即使有商湯和周武王的德行,也要綜合聽取一般市民的意見。因此,管仲建議齊桓公仿效古代聖王納諫的措施,特設“嘖室之議”的機構和製度,專門受理來自各方麵的意見。這種做法無疑有益於齊桓公廣泛吸取民眾的建議,為其稱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管子》提倡從全麵出發的大謀略。提倡慎重選擇可謀之人而與之謀,千萬不要跟不可謀之人謀劃,以免上當受騙。對於那種隻顧眼前利益,隻圖速效、不顧後患與憂愁的謀略家,應該不予采用。什麼樣才是可用的謀略之才呢?在《管子》中,人才思想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治國在用人,隻有任用賢能之士才能使國家興旺發達。因此,管子非常強調人才的重要性,注重培養選拔賢良之才。他堅持認為,人是國家最寶貴的財富,從長遠利益考慮,培養人才是治國的根本。“一年之計,莫如樹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一樹一獲者,穀也;一樹十獲者,木也;一樹百獲者,人也。”培養人才固然重要,發現人才同樣重要。《管子》中還闡述了不少如何發現和選拔人才的方法。就如何使用人才,管仲指出,為政者必須善於根據每個人的才能,量才使用“信其所長,不任其所短,故事無不成而功無不立”。聰明的君主總是“度量人之力所能為,而後發焉”。
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
譯文:大凡治理國家的方法,一定要首先使人民富裕起來。人民富裕了就容易治理,人民貧窮了就難以治理。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譯文:糧倉充實,百姓才懂得禮節製度;衣食豐足,百姓才知道榮譽恥辱。
作為我國春秋戰國時代諸子百家中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管子》內容龐大,體係完整,基本上反映了管仲的治國謀略思想,是研究先秦特別是春秋時期社會政治、經濟、軍事、法律、文化等各個方麵非常重要的原始資料。其中《牧民》篇講述治國治民的原則,《形勢》篇講述主持政事的規律,《權修》側重於政治,《乘馬》側重於經濟,《立政》側重於典章製度,《七法》側重於軍事問題,乃至《版法》、《幼官》、《五輔》、《八觀》、《法禁》、《重令》、 《兵法》、《法法》及其他大部分篇章,都在講富國強兵、正世安民之道。即使是有關哲學方麵的著作,也常與治世之道相聯係。但它們又不是隻講一時一事的具體對策,一般是把政治、經濟的具體要求,上升到理論高度並寫成文章。舉盡先秦諸子,我們還沒有看到像《管子》這樣麵麵俱全、百家薈萃的著作。就其所涵蓋的內容而言,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學術著作,其中不乏精辟的議論,深邃的見解,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
好的謀略汲取了眾人智慧的長處,帶有全麵性和綜合性。管仲提出“別而聽之則愚,合而聽之則聖”的原則,即隻聽一麵是愚蠢的,兼聽全麵才是聖明的,即使有商湯和周武王的德行,也要綜合聽取一般市民的意見。因此,管仲建議齊桓公仿效古代聖王納諫的措施,特設“嘖室之議”的機構和製度,專門受理來自各方麵的意見。這種做法無疑有益於齊桓公廣泛吸取民眾的建議,為其稱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管子》提倡從全麵出發的大謀略。提倡慎重選擇可謀之人而與之謀,千萬不要跟不可謀之人謀劃,以免上當受騙。對於那種隻顧眼前利益,隻圖速效、不顧後患與憂愁的謀略家,應該不予采用。什麼樣才是可用的謀略之才呢?在《管子》中,人才思想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治國在用人,隻有任用賢能之士才能使國家興旺發達。因此,管子非常強調人才的重要性,注重培養選拔賢良之才。他堅持認為,人是國家最寶貴的財富,從長遠利益考慮,培養人才是治國的根本。“一年之計,莫如樹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一樹一獲者,穀也;一樹十獲者,木也;一樹百獲者,人也。”培養人才固然重要,發現人才同樣重要。《管子》中還闡述了不少如何發現和選拔人才的方法。就如何使用人才,管仲指出,為政者必須善於根據每個人的才能,量才使用“信其所長,不任其所短,故事無不成而功無不立”。聰明的君主總是“度量人之力所能為,而後發焉”。
華文精選
是故先王之治國也,不淫意於法之外,不為惠於法之內也。動無非法者,所以禁過而外私也。威不兩錯,政不二門。以法治國則舉措而已。
譯文:所以先王治國,不在法度之外浪費心機,也不在法度之內私行小惠。所謂任何行動都離不開法度,就正是為了禁止度內私行小惠。所謂任何行動都離不開法度,就正是為了禁止過錯而排除行私的。君權不能由兩家占有,政令不能由兩家製定。以法治國不過是一切都按法度來處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