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自己的演奏,魯賓斯坦說:“對藝術而言,完美是不可能出現的,因為完美出現的同時也代表著死亡。在我的觀念裏,一場真正好的音樂會(或許我曾經演奏過這樣的音樂會,或許沒有)就像一扇小窗,它希望有更好的東西出現,即真正的快樂。這是我的夢想,我的白日夢,我希望能在音樂會後告訴大家:‘你們還有耐心聽我再彈一曲嗎?我希望我可以彈得更好,就是現在!’”

他一生所得到的多種世界性榮譽,更顯示出他藝術成就的至高無上。魯賓斯坦製作了許多唱片,BMG公司也做出了古典音樂市場上的最浩繁的工程之一——發行了一套80多張的《魯賓斯坦演奏全集(CD)》。魯賓斯坦不但是偉大的鋼琴家,也是傑出的室內樂大師。他與小提琴家海菲茨、大提琴家福爾曼以及後來的皮亞季戈爾斯基組成的三重奏組被冠以“百萬美元三重奏”。他還與瓜爾內裏四重奏團成員合作組成鋼琴四重奏、五重奏,錄製了大量優秀唱片。魯賓斯坦的藝術生命頗長,80多歲高齡還舉行音樂會,演奏生涯一直持續到1976年。同年,89歲高齡的魯賓斯坦由於視力衰退而不得不放棄表演,在倫敦威格摩廳舉辦告別演奏會。演奏會上,他的演奏仍然雄渾有力,技藝高超。1982年逝世於瑞士日內瓦,享年95歲。

霍洛維茨,弗拉基米爾 Horowitz,Vladimir(1903-1989)

美籍烏克蘭鋼琴家、鋼琴大師,被稱為“浪漫派英雄主義的最後傳人”、“20世紀鋼琴界唯一的傳奇巨星”。

1903年生於烏克蘭。霍洛維茨很早就顯露出音樂天才,先後師從俄羅斯和德國的演奏大師,集俄羅斯學派與德國學派之大成。1921年畢業於基輔音樂學院,同年在波蘭哈爾科夫首次登台演奏。柴可夫斯基《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是霍洛維茨的成名之作。1928年霍洛維茨首次在美國公演此曲,由於他在鍵盤上彈出的驚人音響,當時樂隊的指揮感到難以置信,一再要求查看他的手掌。他對此曲令人震驚的演奏讓他在二十幾歲就在世界樂壇獲得了極大的聲譽。1944年成為美國公民,娶了指揮大師托斯卡尼尼的女兒。20世紀40年代霍洛維茨與托斯卡尼尼合作錄製的協奏曲唱片(RCA),迄今仍為愛樂者珍視。1986年,80多歲高齡的霍洛維茨在戈爾巴喬夫的邀請下,返回生養他的俄羅斯舉行音樂會。

霍洛維茨是一個神奇的鋼琴家。他的神奇在於出色的琴技,他自由、奔放的個性使他能夠隨心所欲地表達速度與節奏,將19世紀從李斯特以來的鍵盤炫技承傳提升到了最高點。霍洛維茨的指法非常獨特,他手指平放在鍵盤上,右手小指翹起,好像肌肉緊張一樣。但是他的雙手力道驚人,琴聲猶如暴雨響雷,同時又強弱分明,能夠彈出最後一排聽眾都清晰可辨的弱音。他強調極端的對比和極端的表情,期望創造最出色的效果,擅長強音和製造快速的音效,追求美妙的連音效果。他使用音色表現音樂的手段非常豐富,他的鋼琴音色像彩虹一樣瑰麗多變,並且富有層次,經常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神來之筆。有的樂評家認為,他就如同一個畫家,用七彩調製出不同的色調,從而表達各種各樣的音樂情思。有人曾經形容霍洛維茨演奏是“一個人的樂隊”,其音響之宏大、力度之非凡、技巧之卓越,讓所有鋼琴愛好者,甚至同時代的鋼琴家都歎為觀止!對他來說,鋼琴演奏似乎就不存在“技術上的難度”。他的另一個神奇的地方在於:他有著多次退出與複出的經曆,這在演奏家中絕對是少有的。3次退出時間分別是1936~1937年、1953~1965年和1968~1974年。1936~1937年間,霍洛維茨因為健康情況不好第一次隱退,有人說他2年之間從來沒有碰過鋼琴。可是當霍洛維茨再次複出時,音樂界卻發現他的琴藝還是和過去一樣精湛,絕大部分樂評家都肯定他的成熟,並且說霍洛維茨把自己從一個火爆演奏家變成自我檢討的藝術家,比以前更了不起了。霍洛維茨最長的一次退出是1953~1965年,整整12年不再露麵,潛心研究克萊門蒂的作品。1965年5月,他重新登上卡內基音樂廳,舉行一係列音樂會。4年後他再度退隱,直至1974年再度出山,之後就沒有從舞台上退出,每一年都做新探索,對自己提出新挑戰,學習過去一些沒彈奏過的曲子。每一次的退隱生活都使霍洛維茨在音樂上取得質的突破,正是憑借這樣一種淡泊名利的勇氣、對音樂從不懈怠的執著追求,使得大師最終步入完美。他認為:“一個演奏者應當是作品的再創者,(一個完美的演奏家)應當具備三個條件:訓練有素、充滿想象力的大腦、一顆自由慷慨的心和對樂器自如的控製能力。”

對於自己的演奏,魯賓斯坦說:“對藝術而言,完美是不可能出現的,因為完美出現的同時也代表著死亡。在我的觀念裏,一場真正好的音樂會(或許我曾經演奏過這樣的音樂會,或許沒有)就像一扇小窗,它希望有更好的東西出現,即真正的快樂。這是我的夢想,我的白日夢,我希望能在音樂會後告訴大家:‘你們還有耐心聽我再彈一曲嗎?我希望我可以彈得更好,就是現在!’”

他一生所得到的多種世界性榮譽,更顯示出他藝術成就的至高無上。魯賓斯坦製作了許多唱片,BMG公司也做出了古典音樂市場上的最浩繁的工程之一——發行了一套80多張的《魯賓斯坦演奏全集(CD)》。魯賓斯坦不但是偉大的鋼琴家,也是傑出的室內樂大師。他與小提琴家海菲茨、大提琴家福爾曼以及後來的皮亞季戈爾斯基組成的三重奏組被冠以“百萬美元三重奏”。他還與瓜爾內裏四重奏團成員合作組成鋼琴四重奏、五重奏,錄製了大量優秀唱片。魯賓斯坦的藝術生命頗長,80多歲高齡還舉行音樂會,演奏生涯一直持續到1976年。同年,89歲高齡的魯賓斯坦由於視力衰退而不得不放棄表演,在倫敦威格摩廳舉辦告別演奏會。演奏會上,他的演奏仍然雄渾有力,技藝高超。1982年逝世於瑞士日內瓦,享年95歲。

霍洛維茨,弗拉基米爾 Horowitz,Vladimir(1903-1989)

美籍烏克蘭鋼琴家、鋼琴大師,被稱為“浪漫派英雄主義的最後傳人”、“20世紀鋼琴界唯一的傳奇巨星”。

1903年生於烏克蘭。霍洛維茨很早就顯露出音樂天才,先後師從俄羅斯和德國的演奏大師,集俄羅斯學派與德國學派之大成。1921年畢業於基輔音樂學院,同年在波蘭哈爾科夫首次登台演奏。柴可夫斯基《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是霍洛維茨的成名之作。1928年霍洛維茨首次在美國公演此曲,由於他在鍵盤上彈出的驚人音響,當時樂隊的指揮感到難以置信,一再要求查看他的手掌。他對此曲令人震驚的演奏讓他在二十幾歲就在世界樂壇獲得了極大的聲譽。1944年成為美國公民,娶了指揮大師托斯卡尼尼的女兒。20世紀40年代霍洛維茨與托斯卡尼尼合作錄製的協奏曲唱片(RCA),迄今仍為愛樂者珍視。1986年,80多歲高齡的霍洛維茨在戈爾巴喬夫的邀請下,返回生養他的俄羅斯舉行音樂會。

霍洛維茨是一個神奇的鋼琴家。他的神奇在於出色的琴技,他自由、奔放的個性使他能夠隨心所欲地表達速度與節奏,將19世紀從李斯特以來的鍵盤炫技承傳提升到了最高點。霍洛維茨的指法非常獨特,他手指平放在鍵盤上,右手小指翹起,好像肌肉緊張一樣。但是他的雙手力道驚人,琴聲猶如暴雨響雷,同時又強弱分明,能夠彈出最後一排聽眾都清晰可辨的弱音。他強調極端的對比和極端的表情,期望創造最出色的效果,擅長強音和製造快速的音效,追求美妙的連音效果。他使用音色表現音樂的手段非常豐富,他的鋼琴音色像彩虹一樣瑰麗多變,並且富有層次,經常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神來之筆。有的樂評家認為,他就如同一個畫家,用七彩調製出不同的色調,從而表達各種各樣的音樂情思。有人曾經形容霍洛維茨演奏是“一個人的樂隊”,其音響之宏大、力度之非凡、技巧之卓越,讓所有鋼琴愛好者,甚至同時代的鋼琴家都歎為觀止!對他來說,鋼琴演奏似乎就不存在“技術上的難度”。他的另一個神奇的地方在於:他有著多次退出與複出的經曆,這在演奏家中絕對是少有的。3次退出時間分別是1936~1937年、1953~1965年和1968~1974年。1936~1937年間,霍洛維茨因為健康情況不好第一次隱退,有人說他2年之間從來沒有碰過鋼琴。可是當霍洛維茨再次複出時,音樂界卻發現他的琴藝還是和過去一樣精湛,絕大部分樂評家都肯定他的成熟,並且說霍洛維茨把自己從一個火爆演奏家變成自我檢討的藝術家,比以前更了不起了。霍洛維茨最長的一次退出是1953~1965年,整整12年不再露麵,潛心研究克萊門蒂的作品。1965年5月,他重新登上卡內基音樂廳,舉行一係列音樂會。4年後他再度退隱,直至1974年再度出山,之後就沒有從舞台上退出,每一年都做新探索,對自己提出新挑戰,學習過去一些沒彈奏過的曲子。每一次的退隱生活都使霍洛維茨在音樂上取得質的突破,正是憑借這樣一種淡泊名利的勇氣、對音樂從不懈怠的執著追求,使得大師最終步入完美。他認為:“一個演奏者應當是作品的再創者,(一個完美的演奏家)應當具備三個條件:訓練有素、充滿想象力的大腦、一顆自由慷慨的心和對樂器自如的控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