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略決策方麵,日本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大將根據俄國艦隊補給供應情況,斷定俄國艦隊將通過對馬海峽直接前往海參崴。於是1905年5月20日,東鄉下令讓日本聯合艦隊的主力在對馬海峽附近海域隱蔽起來,以逸待勞,等候俄國艦隊的到來;同時在俄國艦隊可能經過的各條航道上布設水雷,並讓日本的巡洋艦、炮艦在各個關口巡邏。而羅日傑斯特文斯基考慮到能源供應及士兵疲憊等問題,他意欲盡快到達海參崴進行休整,再尋機和日本艦隊主力較量,於是選擇了對馬海峽航線這條捷徑,也正中日軍下懷。5月25日,俄國艦隊從台灣附近出發,26日到達上海附近,27日清晨進入對馬海峽,鑽進了日本艦隊的包圍圈,對馬海戰爆發。
戰爭經過
5月27日清晨4時45分,日本聯合艦隊偵察船在九州西部海域“信濃丸”發現了俄國艦隊,5時5分,東鄉下令全艦隊出擊,1小時後日本艦隊開始尾隨俄國艦隊前進,在中午11時15分雙方進行了試探性的交火,11時30分,俄國艦隊司令羅日傑斯特文斯基下令暫停射擊,改變陣形,以利戰鬥,命令第一、第二分隊加速到11節,行駛到另一個縱隊前麵。由於他沒有同時下令另一縱隊減速,整個俄國艦隊的陣形陷入混亂。13時40分左右,日本艦隊主力在右前方出現,成單排一列式,企圖截斷俄國艦隊的航線。臨戰前,東鄉對全艦隊發出信號:“皇國興廢,在此一戰,諸位尤須奮發努力。”羅日傑斯特文斯基再次下令成戰鬥隊形,但已經來不及了,日艦截斷了俄國艦隊的航線。
14時8分,為奪取有利攻擊陣位,東鄉毅然下令敵前180°大轉向,即著名的“U”型轉彎。趁此有利時機,俄國艦隊全然不管各種火炮的有效射程,一律從萬米距離首先開炮。不出幾分鍾後,便有3艘日艦受重傷,1艘喪失戰鬥能力。日本艦隊雖然付出了高昂的代價,但最終完成了“U”型轉向後,實現了與俄國艦隊的平行前進,並利用其上風位的航速優勢迫使俄國艦隊偏離原航向。當日本艦隊逼近到距俄艦6500米時,東鄉一聲令下,日艦所有大炮同時向俄艦開火,俄國艦隊旗艦“蘇沃羅夫公爵”號遭到日方炮火的集中猛烈射擊,14時20分,船舵被打壞,軍艦失去控製,艦隊司令羅日傑斯特文斯基也身受重傷,全部上層建築都被打爛的“蘇沃羅夫公爵”被迫退出戰列在海麵上漂浮,俄國艦隊陷入沒有指揮的混亂局麵。同時,俄國第二分隊的旗艦“奧斯利亞比亞”號受重創,後來其艦艏吃水線上被打開了一個大口子,海水湧入,船頭下沉,約在15時30分左右沉沒。此後,失去統一指揮的戰列艦“亞曆山大三世”號和“波羅丁諾”號也被日艦炮火擊中燃起大火。而在戰列艦進行交戰的同時,雙方的巡洋艦也在激烈交鋒。巡洋艦交火約從14時45分開始,主要在俄國第一巡洋艦分隊和日本第三、四分隊間展開,戰鬥中日本3艘巡洋艦受重傷,俄國數艘輔助船起火焚毀。至16時左右,俄國艦隊敗局已定,戰列艦中的兩艘期間一艘沉沒,一艘失去作用,其餘大部受損,前往海參崴的航道也已被封鎖,而日艦則基本保持了開戰時的完好狀況。16時45分,日本第五、六分隊投入戰鬥,向俄國巡洋艦發起進攻。不久,“斯維特拉娜”號被擊沉,另一艘舊式巡洋艦“頓斯科伊”在英勇地抗擊了6艘日本巡洋艦的圍攻,並擊傷了其中的兩艘(“浪速”號和“音羽”號)後,為避免被俘而由船員於29日自行鑿沉。“奧列格”號、“阿芙樂爾”號、“珍珠”號,二艘驅逐艦和三艘軍需船,向北突圍未遂,便南下逃往菲律賓。到晚19時,千瘡百孔的“亞曆山大三世”號戰列艦沉沒,艦員全部遇難,10分鍾後,“波羅丁諾”號彈藥庫被日本“富士”號擊中,彈藥庫被摧毀,並引起了鍋爐爆炸,當即下沉,僅一人幸免於難。在海上漂浮的旗艦“蘇沃羅夫公爵”號於19時20分,受到日本驅逐艦發射魚雷的攻擊而最終沉沒。至此,白天的戰鬥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