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芭蕾舞的起源與發展(上)(1 / 1)

由於芭蕾舞沒有台詞,有音樂、舞蹈和啞劇,通俗易懂,很快就傳播開了。到了彼得大帝執政的時候,俄國貴族已經完全掌握了這種歐洲的貴族舞蹈。1738年,俄國成立了第一所舞蹈學校瓦剛諾瓦舞蹈學校。

除了本民族的編導之外,19世紀的中下葉還有一批法國人應聘到俄國來工作,對俄羅斯的芭蕾舞發展起了極大的推進的作用。

瑪麗烏斯·伊凡諾維基·彼季帕是所有來俄國工作的外國人中,對俄國芭蕾舞貢獻最大的一位。在1869到1903年之間,彼季帕擔任聖彼德堡吉勒夫·馬林斯基劇院的舞蹈總編導達34年之久。在1868年,他排了舞劇《唐·吉訶德》,銘庫斯作曲。當時他保留了塞萬提斯文學原著《唐·吉訶德》的外殼,而把主要有價值的東西,都編成了一種很有西班牙風格的舞蹈,在第四幕裏兩個男女主角的婚禮雙人舞,就是現在在國際比賽中,都得到了保留。

在1877年,彼季帕又排出了另一部力作——《舞妓》,也是銘庫斯作曲。這部舞劇取材於古代印度寺廟中舞妓、舞女的生活,和當時芭蕾舞歌劇院上演的《沙恭達羅》基本上是異曲同工。

在這部作品中,彼季帕又充分顯示了編舞才能,特別是古典雙人舞和群舞尤為突出。

由於芭蕾舞沒有台詞,有音樂、舞蹈和啞劇,通俗易懂,很快就傳播開了。到了彼得大帝執政的時候,俄國貴族已經完全掌握了這種歐洲的貴族舞蹈。1738年,俄國成立了第一所舞蹈學校瓦剛諾瓦舞蹈學校。

除了本民族的編導之外,19世紀的中下葉還有一批法國人應聘到俄國來工作,對俄羅斯的芭蕾舞發展起了極大的推進的作用。

瑪麗烏斯·伊凡諾維基·彼季帕是所有來俄國工作的外國人中,對俄國芭蕾舞貢獻最大的一位。在1869到1903年之間,彼季帕擔任聖彼德堡吉勒夫·馬林斯基劇院的舞蹈總編導達34年之久。在1868年,他排了舞劇《唐·吉訶德》,銘庫斯作曲。當時他保留了塞萬提斯文學原著《唐·吉訶德》的外殼,而把主要有價值的東西,都編成了一種很有西班牙風格的舞蹈,在第四幕裏兩個男女主角的婚禮雙人舞,就是現在在國際比賽中,都得到了保留。

在1877年,彼季帕又排出了另一部力作——《舞妓》,也是銘庫斯作曲。這部舞劇取材於古代印度寺廟中舞妓、舞女的生活,和當時芭蕾舞歌劇院上演的《沙恭達羅》基本上是異曲同工。

在這部作品中,彼季帕又充分顯示了編舞才能,特別是古典雙人舞和群舞尤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