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德國普通教學論傳統、危機與新方向:對德國教學論專家邁爾的訪談(1 / 3)

邁爾:新派別的支持者,如柏林的Jürgen Baumert認為,德國教學論無法建立起自己的經驗研究。在他們看來,一門僅僅規範性地討論好的教學和“教養”的學科是不值得存在的。

彭:特定領域(domainspecific)教學論的研究在德國大學中得到廣泛實施。在日本,同樣的狀況也在發生。

邁爾:德國的教師教育課程也在悄無聲息地發生著巨變。大約30年之前,學習兩三種不同的普通教學論的模式對於每個學生來說是非常正常的。然而現如今,有很多大學,根本不介紹普通教學論,而是直接讓學生學習特定領域的教學論模式。

30年前,大多特定領域的教學論學者都與普通教學論者如克拉夫基(Wolfgang Klafki)有著緊密的聯係。他們將這些普通教學論學者提出的模式作為研究和指導方針的框架。如今,很多學者發展出了自己的理論框架,他們隻進行自己的經驗研究,卻不再關心克拉夫基和克林伯格(Lothar Klingberg)等老一輩學者的模式。比較突出的是數學教學論者,他們的很多研究成果都是關於數學教學質量和數學教師的專業性知識的。

彭:大約50年前,克拉夫基等學者告訴我們,普通教學論是教育理論的核心學科。今天,很難聽到有哪位學者會這樣說。特定領域的教學論在不久的將來似乎會全麵取代普通教學論。然而遺憾的是,普通教學論的削弱,導致了對學生整體發展的關心的削弱。

1. 作為理論的、經驗研究的和人類行為學的教學論:一種必要的區分

邁爾:在我看來,在德國和世界範圍內,存在著三種不同的教學論方向。這三種方向對於普通教學論以及特定領域的教學論來說仍是有效的:第一,作為理論的普通教學論對目標、概念和教學與教育的前提條件進行分析並將其概念化。比如,本納的著作《普通教育學》(有中譯本),其中包含了許多對於教學論的回應。第二,經驗教學論,描述了學校和其他地方的教學現實,並且分析了教學效果的條件和結果。Andreas Helmke的著作《教學質量和教師專業化》,就是這方麵的典型。第三,作為人類行為學的教學論關注教學一線教師教學指導原則、手冊和培訓項目。我的著作《怎樣上課才最棒——優質課堂教學的十項特征》,就是這方麵的研究。

彭:德國普通教學論是否有機會重生,就應該對這三個方向加以探討。

邁爾:理論層麵的普通教學論研究目前基本上處於停滯狀況。相比之下,經驗研究則呈現一副完全不同的圖景:50年前,經驗研究出現了,最初的成果卻少得可憐。但如今,經驗主義教學論繁花碩果,而且幾乎所有研究經費都投入於其中。然而,我對這些新理論框架的研究質量表示懷疑。在我看來,關於班級教學“內容”的經驗分析就存在缺陷,因為它忽視了每種教育當中“教養”的理念。普通教學論和經驗研究不應是“相斥的姐妹”,而必須學會對話溝通。我認為,在過去的十年中,我們已經在促進二者對話方麵取得了進步。

邁爾:新派別的支持者,如柏林的Jürgen Baumert認為,德國教學論無法建立起自己的經驗研究。在他們看來,一門僅僅規範性地討論好的教學和“教養”的學科是不值得存在的。

彭:特定領域(domainspecific)教學論的研究在德國大學中得到廣泛實施。在日本,同樣的狀況也在發生。

邁爾:德國的教師教育課程也在悄無聲息地發生著巨變。大約30年之前,學習兩三種不同的普通教學論的模式對於每個學生來說是非常正常的。然而現如今,有很多大學,根本不介紹普通教學論,而是直接讓學生學習特定領域的教學論模式。

30年前,大多特定領域的教學論學者都與普通教學論者如克拉夫基(Wolfgang Klafki)有著緊密的聯係。他們將這些普通教學論學者提出的模式作為研究和指導方針的框架。如今,很多學者發展出了自己的理論框架,他們隻進行自己的經驗研究,卻不再關心克拉夫基和克林伯格(Lothar Klingberg)等老一輩學者的模式。比較突出的是數學教學論者,他們的很多研究成果都是關於數學教學質量和數學教師的專業性知識的。

彭:大約50年前,克拉夫基等學者告訴我們,普通教學論是教育理論的核心學科。今天,很難聽到有哪位學者會這樣說。特定領域的教學論在不久的將來似乎會全麵取代普通教學論。然而遺憾的是,普通教學論的削弱,導致了對學生整體發展的關心的削弱。

1. 作為理論的、經驗研究的和人類行為學的教學論:一種必要的區分

邁爾:在我看來,在德國和世界範圍內,存在著三種不同的教學論方向。這三種方向對於普通教學論以及特定領域的教學論來說仍是有效的:第一,作為理論的普通教學論對目標、概念和教學與教育的前提條件進行分析並將其概念化。比如,本納的著作《普通教育學》(有中譯本),其中包含了許多對於教學論的回應。第二,經驗教學論,描述了學校和其他地方的教學現實,並且分析了教學效果的條件和結果。Andreas Helmke的著作《教學質量和教師專業化》,就是這方麵的典型。第三,作為人類行為學的教學論關注教學一線教師教學指導原則、手冊和培訓項目。我的著作《怎樣上課才最棒——優質課堂教學的十項特征》,就是這方麵的研究。

彭:德國普通教學論是否有機會重生,就應該對這三個方向加以探討。

邁爾:理論層麵的普通教學論研究目前基本上處於停滯狀況。相比之下,經驗研究則呈現一副完全不同的圖景:50年前,經驗研究出現了,最初的成果卻少得可憐。但如今,經驗主義教學論繁花碩果,而且幾乎所有研究經費都投入於其中。然而,我對這些新理論框架的研究質量表示懷疑。在我看來,關於班級教學“內容”的經驗分析就存在缺陷,因為它忽視了每種教育當中“教養”的理念。普通教學論和經驗研究不應是“相斥的姐妹”,而必須學會對話溝通。我認為,在過去的十年中,我們已經在促進二者對話方麵取得了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