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莎士比亞(W.William Shakespeare;公元1564~1616年)於公元1564年4月23日生於英格蘭沃裏克郡史特拉福鎮。他是英國文藝複興時期傑出的戲劇家和詩人,代表作有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喜劇《威尼斯商人》等和一百多首十四行詩。他是“英國戲劇之父”。本·瓊斯稱他為“時代的靈魂”,馬克思稱他為“人類最偉大的天才之一”。他被人們譽為“人類文學奧林匹克山上的宙斯”。
莎士比亞的父親約翰·莎士比亞是經營羊毛、皮革製造及穀物生意的雜貨商,1565年任鎮民政官,三年後被選為鎮長。莎士比亞童年時在當地文法學校讀書。曆史學家喬治·斯蒂文森說,後人從這些文字資料中大概可以勾勒出莎士比亞的生活軌跡:13歲時家道中落,此後輟學經商;22歲時前往倫敦,在劇院工作,後來成為演員和劇作家;1597年重返家鄉購置房產,度過人生的最後時光。他雖受過良好的基本教育,但是未上過大學。1582年,在他18歲時與一個26歲的女子結婚。他不滿21歲時已有了三個孩子。
幾年後莎士比亞來到倫敦,成為一名演員和劇作家。關於莎士比亞開始創作的具體時間依舊是一個謎,但是同一時期演出的線索和記錄顯示到1592年倫敦舞台已經表演了他的幾部劇作。那時他在倫敦已很有知名度。他三十而立,蜚聲劇壇,四年後就已經成了英國戲劇界的泰鬥。
在隨後的十年中他寫了《尤利烏斯·凱撒》、《奧賽羅》、《麥克白》和《李爾王》等傑作。傳記作家認為他的文學生涯可能開始於1580年代中期到格林評論之前的某個時候。1594年開始,莎士比亞的戲劇隻在宮內大臣劇團演出。這是一家由劇作家組建的劇團,莎士比亞也是股東之一,後來成為倫敦最主要的劇團。1603年女王伊麗莎白一世逝世後,新國王詹姆士一世授予劇團皇家標誌,並改名為國王劇團。1599年,劇團的一個合夥人在泰晤士河南岸建造了他們自己的劇院——環球劇場。1608年,黑衣修士劇院也被他們接管。莎士比亞的財產購買和投資記錄表明劇團使他變得富有。1597年,他買入了愛汶河畔史特拉福的第二大房子;1605年,他在史特拉福投資獲取了教區什一稅的收繳業務。
1594年開始,莎士比亞的一些劇本以四開本出版。到1598年,他的名字已經成為賣點並開始出現在扉頁上。
1606年到1607年以後,莎士比亞創作的劇本較少;1613年之後沒有新的作品問世。
莎士比亞在倫敦住了二十多年,而在此期間他的妻子仍一直居住在史特拉福。他在接近天命之年時隱退回歸故裏史特拉福(1612年左右)。1616年4月23日莎士比亞在其52歲生日時不幸去世,葬於聖三一教堂。他死前留有遺囑。
莎士比亞在1590~1612的二十餘年內共寫了37部戲劇(如加上與弗萊徹合寫的《兩位貴親》則是38部),還寫有兩首長詩《維納斯與阿多尼斯》、《魯克麗絲受辱記》和154首十四行詩。他的戲劇多取材於曆史記載、小說、民間傳說和老戲等已有的材料,反映了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曆史現實,宣揚了新興資產階級的人道主義思想和人性論觀點。由於他一方麵廣泛借鑒古代戲劇、英國中世紀戲劇以及歐洲新興的文化藝術,另一方麵深刻觀察人生、了解社會、掌握時代的脈搏,故使莎士比亞得以塑造出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繪廣闊的、五光十色的社會生活圖景,並使之以悲喜交融、富於詩意和想象、寓統一於矛盾變化之中以及富有人生哲理和批判精神等特點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