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年前的南極地圖(1 / 2)

其次,有一幅被命名為《譯諾地圖》的古地圖,上麵明明標著“1380年”的字樣。但是,地圖上的挪威、瑞典、丹麥、德國、蘇格蘭等國家和地區的輪廓及它們所在的經緯度位置,卻與現代科學條件下繪製的地圖不差分毫!除此之外,這幅古圖上還繪製著現在並不存在的島嶼。例如將格陵蘭島繪成兩個島嶼——這雖然不符合現代地圖的描繪,但據1947—1949年的科學考察,卻正好反映了古代格陵蘭島的布局。

最後,有兩塊鹿皮地圖的殘片上分別寫著:“回曆919年”、“回曆934年”的字樣。它們上麵的殘圖與其他幾幅古圖上顯示的世界各地輪廓、陸地和海岸線都呈歪斜狀——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空軍采用正距方位作圖法繪製的軍用地圖相似。難道這是從天空中往下航拍出來後繪製而成?但是,在古代,甚至在1513年比瑞·雷斯所處的時代,航拍地球純屬無稽之談。

根據現代地球物理學的研究,6000多年前,今天的“冰雪大陸”——南極洲正值溫帶氣候。許多連綿起伏的山脈並沒有被封冰雪蓋。於是,人們確信,古地圖不容置疑是在6000多年前繪製的。不然為什麼描繪出了6000多年前的南極洲麵貌呢?

可是,6000多年前,地球人又是憑借什麼先進工具繪製成如此精致的地圖呢?帶著一個個疑問,人們將視線轉移到地球以外的茫茫宇宙,向謠遠的星空發出詢問。

另一個線索是:20世紀80年代,美國地理學家吉·維豪普特在研究一張由法國數學家、地圖學家阿朗斯·凡1531年所畫的一張世界地圖時,同樣發現了一個重要的、令人不可思議的情況。在這張400多年前所畫的地圖上,南極大陸的輪廓與我們當今所熟知的竟相差無幾。維豪普特感到不解:南極大陸最早是俄國航海家於1820年發現的,而對它的詳細描繪和研究,是近代才開始的,16世紀的人何以知道南極大陸的情況而且如此詳實精密呢?

維豪普特尤其不可理解的是,在這張地圖上竟然沒有現在的羅斯陸緣冰。這塊大冰覆蓋了半個羅斯海,有些地方厚達700米,該大冰在1531年時早就應形成了——因為要凍成這麼一大塊冰,至少要經過1000—5000年時間,換句話說,如果阿朗斯·凡在畫南極地圖時還沒有這塊冰的話,那麼今天也不可能有,或者規模要小得多。但是這塊巨大的羅斯陸緣冰現在明明白白是存在的,因此隻能得出兩點結論:一種可能是,這張地圖上的南極洲隻是憑想像畫出來的;

另一種可能是依據某些從古代流傳下來的,我們現在還不知道的資料或圖樣畫出來的。不過這就更讓人費解:在那遙遠的時代,是什麼人、又是通過什麼方式航行到南極,而且測繪出如此準確的地圖的呢?

其次,有一幅被命名為《譯諾地圖》的古地圖,上麵明明標著“1380年”的字樣。但是,地圖上的挪威、瑞典、丹麥、德國、蘇格蘭等國家和地區的輪廓及它們所在的經緯度位置,卻與現代科學條件下繪製的地圖不差分毫!除此之外,這幅古圖上還繪製著現在並不存在的島嶼。例如將格陵蘭島繪成兩個島嶼——這雖然不符合現代地圖的描繪,但據1947—1949年的科學考察,卻正好反映了古代格陵蘭島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