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早的軍隊出現於何時(1 / 1)

作為一個國家政權的基本組成部分,軍隊一直在國家生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究竟我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建有軍隊的?這個問題卻一直沒有定論。

史書記載中最早的說法是在上古的神農時期。唐代杜佑編撰的《通典》第一百四十八卷記載:“三皇無為天下以治,五帝行教兵由是興。所謂大刑用甲兵而陳諸原野。於是有補遂(有的書作斧遂,傳說中的古代部落)之戰,阪泉之師。”銀雀山漢墓出土的《孫臏兵法》“見威王”一段中也有“神農戰斧遂”的記載。這些記載說明在神農時期已建有軍隊,而且還因斧遂對神農不臣服,神農領兵去討伐。

然而,有人對此提出質疑,認為神農時期屬於原始社會,那時還沒有階級,沒有國家。從當時的社會生產力看,似乎也不具備建立軍隊的條件。當然也不排斥部落中有少數從事軍事工作的人員。神農伐斧遂隻是古代的傳說,很可能隻是一次部落衝突(戰爭)。

根據第二種說法,最初的軍隊出現在原始社會末期,也就是公元前二十六至前二十二世紀黃帝時期。漢代司馬遷撰寫的《史記·五帝本紀》記載:“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與炎帝戰於皈泉之野。……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以上這段文字中“修德振兵”的“兵”,指的就是軍隊。“征師諸侯”的“師”,指的也是軍隊,是從諸侯那裏征調來的。這段文字說明,不僅黃帝有軍隊,而且諸侯也有軍隊。

司馬遷的《史記·五帝本紀》是根據先秦古籍中的有關傳說編寫的,雖然作者查閱了大量先秦古籍,並進行了調查研究,揚棄了“神農伐斧遂”的傳說,仍難免有情況不確之處。因此,軍隊最早出現於原始社會末期的說法也難以令人真正信服。

第三種說法是:公元前21世紀,我國第一個奴隸主專政的王朝——夏朝的建立才建有軍隊。《尚書·甘誓》記述了夏帝啟與有扈氏“大戰於甘”。戰前,帝啟召集了六軍的統領——六卿,進行了動員。《史記·夏本紀》也有記載:“有扈氏不服,啟伐之,大戰於甘。將戰,作甘誓,乃召六卿申之。”

夏朝被學者們作為奴隸主社會的起點,從國家學說的角度看,奴隸主貴族為了統治奴隸階級及平民,開始建立軍隊,製定刑法,修造監獄。這似乎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夏朝的曆史基本都是根據古代傳說整理的,並且《尚書·甘誓》這篇文章也存在一定的爭議,有人認為它是根據傳說而寫的,還有人認為它是後人假托之作,因此並不能作為確切的史料證據。

此外,還有第四種觀點:最早的軍隊出現在殷商時代。在公元前16至前12世紀的殷代,從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戈”(國)字,字意是用武力保衛人口,這個武力意味著是軍隊。甲骨文還記述了商代的軍隊,由徒兵和車兵組成,師是最大的、固定的編製單位,每個師約有一萬人。軍隊使用銅製兵器,采用十進製編組,有百人團體和千人團體。車兵使用的戰車,編有駕馬兩匹或四匹。車上有甲士三人,一人禦車,一人持戈矛,一人操弓箭。車後跟隨徒卒。從這些資料看,商代的軍隊無論在數量上、組織裝備上還是作戰方式上都已達到了一定的水平。顯然,根據事物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規律,商朝的軍隊也應該經曆了一個逐漸發展成熟的過程。那麼,它最初的形式是什麼樣的呢?最早究竟出現於何時?這些我們都不得而知。

以上就是關於我國最早開始建立軍隊的4種說法,究竟哪一種說法才真正符合曆史的真相,我們還要等待考古發掘和研究的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