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的這段教導的意思是:“敬重自己的長輩,進而推廣到敬重別人的長輩,撫愛自己的子女,進而推廣到撫愛別人的兒女。如果以這樣的準則治理國家,統一天下就如運轉於掌心一樣容易了。”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國道德傳統的精華。尊老愛幼是人類敬重自己的表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兒童時代,每個人也都有老的一天。古往今來,一代代人由孩童到老人,不管在任何時期都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弘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
尊老就是孝敬父母,尊敬老人和長輩,是一個文明人的象征。我們的祖先早在原始社會就十分重視老人的生活,那時人們過著平等互助的氏族部落生活,采果、打獵等重體力勞動都是由身強體壯的青年人去幹,在分配食物上卻是偏向老人和長輩,團結互助成為原始人人人遵守的道德規範。我國奴隸社會也曾提出禮、孝、智、仁等道德規範,裏麵也滲透著尊老敬賢的思想。
俗話說得好:富不孝敬枉為富,窮能孝敬光祖宗,家有千金萬兩銀,不如孝敬父母親。古人雲:“烏鳥私情,願乞終養。”孝敬父母、尊敬老人是時代的需要,是社會的需要,更是青年人的義務。
古語有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由此可知培養一個人談何容易。長輩對晚輩的培養,應當從大處著眼,從小事做起。培養晚輩,是與之具有親緣關係的長輩的義不容辭的職責。晚輩的健康成長,有賴於長輩的栽培;而晚輩的成才,又是長輩的殷切希望。對於晚輩,長輩應當注重雙方的語言交流,通過彼此之間的交談,及時交流思想,並且有意識地進行批評、指點或者幫助。這就是對晚輩言傳的基本意義。倘若長輩為老不尊,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當麵跟晚輩說一套,背著晚輩又去做另外一套,那麼即使可以騙對方一時,也終有被對方識破之日。到了那個時候,長輩不僅會失去晚輩的信任,而且還會對其產生惡劣的影響。與此相反,長輩若是言行一致,凡事身體力行,就會為晚輩樹立良好榜樣。身教重於言教,每一個作長輩的人,對於自己在晚輩麵前的示範作用,絕對不應當忽略或者低估。
古人雲:“挾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每個人不管是處於什麼時代,有一點都是共同的,那就是弘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不能丟。大家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行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青少年的責任。
總之,尊老愛幼是我國的傳統美德,閱讀尊老愛幼的故事,弘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每個人都應為新中國的精神文明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書中故事不僅為了啟發大家,更希望引導大家從故事中學美德,身體力行,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一個尊老愛幼的模範。人人都能做到尊老愛幼,尊敬長輩,社會一定會變得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