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史詩
《吉爾伽美什》是古代巴比倫文學的代表作,是已知的世界文學中最早的史詩,比《荷馬史詩》早大約1500多年。它大體上是古代兩河流域神話傳說精華的彙集,特別是同早期蘇美爾關於吉爾伽美什的英雄傳說《吉爾伽美什和阿伽》等有直接的聯係。從它內容的豐富性和複雜性來看,顯然不是出自一人之手,而是人民群眾集體智慧的結晶,最初屬於口頭創作,後來經過詩人們的不斷加工完善,最後定型於古巴比倫王國時期。史詩共3000餘行,用楔形文字分別記述在12塊泥板上;一些研究者認為第十二塊泥板是後人加上去的。吉爾伽美什的名字被保存在蘇美爾最古老的國王名錄裏,可見史詩是有一定現實基礎的。
《吉爾伽美什》通過比較原始的但卻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反映了古代兩河流域居民同自然暴力和社會暴力鬥爭的某種情景,頌揚了為民建立功勳的思想和英雄行為,有很大的曆史價值和認識意義,其中為民造福的思想對我們今天仍有啟發作用。史詩的基調原為歌頌英雄,但在流傳的過程中,由於受到宗教祭司的竄改和加工,它在很大程度上卻變成探索人生奧秘的宗教哲理詩了;而探索的結果又導致了命中注定、死生無常的消極悲觀的結論,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衝淡了歌頌英雄的主題。
關於史詩的情節,大致可以分為4個部分:第一部分敘述史詩的主人公吉爾伽美什在烏盧克城的殘酷統治,以及吉爾伽美什與恩奇都的友誼;第二部分敘述吉爾伽美什與恩奇都結成友誼之後,一同出走為人民造福,成為被人民愛戴的英雄;第三部分描寫吉爾伽美什為探索“死和生命”問題而進行的長途遠遊;第四部分(第十二塊泥板)記述吉爾伽美什同恩奇都幽靈的談話。
《吉爾伽美什》比較真實生動地反映了從原始公社製社會向奴隸製社會過渡時期的曆史麵貌,表現了古代兩河流域居民的生活和鬥爭,無論在思想上和藝術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特別是在藝術表現上也有不少可取之處,它繼承了蘇美爾文學的優秀傳統,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民間口頭創作的特點。史詩的故事情節發展比較自由靈活,在長期流傳過程中納入了一些遠古神話傳說。如伊斯塔爾女神被救,向吉爾伽美什求愛遭到拒絕的故事,關於大洪水的故事等等。其中大洪水的故事具有很大的意義,構成了以後《舊約》中大洪水故事“諾亞方舟救渡”的基礎。
史詩具有濃鬱的浪漫主義色彩,它既寫人,又寫神,善於把神話世界與現實世界緊密結合,把人賦予神的特性,把神賦予人的感情。在描寫上,如芬巴巴的神秘的杉樹林,吉爾伽美什長途跋涉中的不平凡見聞和經曆,戰勝威力強大的“天牛”的場麵,等等,都給人以新奇之感。
最早的史詩
《吉爾伽美什》是古代巴比倫文學的代表作,是已知的世界文學中最早的史詩,比《荷馬史詩》早大約1500多年。它大體上是古代兩河流域神話傳說精華的彙集,特別是同早期蘇美爾關於吉爾伽美什的英雄傳說《吉爾伽美什和阿伽》等有直接的聯係。從它內容的豐富性和複雜性來看,顯然不是出自一人之手,而是人民群眾集體智慧的結晶,最初屬於口頭創作,後來經過詩人們的不斷加工完善,最後定型於古巴比倫王國時期。史詩共3000餘行,用楔形文字分別記述在12塊泥板上;一些研究者認為第十二塊泥板是後人加上去的。吉爾伽美什的名字被保存在蘇美爾最古老的國王名錄裏,可見史詩是有一定現實基礎的。
《吉爾伽美什》通過比較原始的但卻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反映了古代兩河流域居民同自然暴力和社會暴力鬥爭的某種情景,頌揚了為民建立功勳的思想和英雄行為,有很大的曆史價值和認識意義,其中為民造福的思想對我們今天仍有啟發作用。史詩的基調原為歌頌英雄,但在流傳的過程中,由於受到宗教祭司的竄改和加工,它在很大程度上卻變成探索人生奧秘的宗教哲理詩了;而探索的結果又導致了命中注定、死生無常的消極悲觀的結論,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衝淡了歌頌英雄的主題。
關於史詩的情節,大致可以分為4個部分:第一部分敘述史詩的主人公吉爾伽美什在烏盧克城的殘酷統治,以及吉爾伽美什與恩奇都的友誼;第二部分敘述吉爾伽美什與恩奇都結成友誼之後,一同出走為人民造福,成為被人民愛戴的英雄;第三部分描寫吉爾伽美什為探索“死和生命”問題而進行的長途遠遊;第四部分(第十二塊泥板)記述吉爾伽美什同恩奇都幽靈的談話。
《吉爾伽美什》比較真實生動地反映了從原始公社製社會向奴隸製社會過渡時期的曆史麵貌,表現了古代兩河流域居民的生活和鬥爭,無論在思想上和藝術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特別是在藝術表現上也有不少可取之處,它繼承了蘇美爾文學的優秀傳統,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民間口頭創作的特點。史詩的故事情節發展比較自由靈活,在長期流傳過程中納入了一些遠古神話傳說。如伊斯塔爾女神被救,向吉爾伽美什求愛遭到拒絕的故事,關於大洪水的故事等等。其中大洪水的故事具有很大的意義,構成了以後《舊約》中大洪水故事“諾亞方舟救渡”的基礎。
史詩具有濃鬱的浪漫主義色彩,它既寫人,又寫神,善於把神話世界與現實世界緊密結合,把人賦予神的特性,把神賦予人的感情。在描寫上,如芬巴巴的神秘的杉樹林,吉爾伽美什長途跋涉中的不平凡見聞和經曆,戰勝威力強大的“天牛”的場麵,等等,都給人以新奇之感。
史詩中還采取了聯想、反複、排比、象征和誇張等藝術手法,比較生動形象地歌頌了英雄人物,表現了人物的思想行為和精神麵貌。如多次通過夢境表現人物的內心活動預示即將發出的事件,通過哭泣的場麵來渲染感傷的氣氛等,都增強了藝術感人的力量。
最長的史詩
《格薩爾王傳》是世界上迄今發現的史詩中篇幅最長的,僅史詩部分就150萬行。它大約產生在公元前二三百年至公元6世紀之間,是藏族人民集體創作的一部偉大的英雄史詩,曆史悠久,內容豐富,流傳廣泛。它還是世界上唯一的活史詩,至今仍有上百位民間藝人,在中國西藏、內蒙古、青海等地區傳唱著格薩爾王的豐功偉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