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呆是指病理性記憶及其他認知功能障礙。Alzheimer病或早老性癡呆是最常見的一種癡呆病。在65歲以上的人群中患此病的占5%~10%,在85歲以上人群中占更多百分比。典型的早期表現是早期記憶功能及注意障礙,以後隨之以語言技巧、視空間定位、抽象思維及判斷障礙,還有人格障礙。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
AD的診斷,除了依靠上述的臨床表現之外,還要看有無特別的腦組織病理變化:神經元內細胞骨架微絲形成的神經纖維纏結,還有稱之為澱粉樣(老年斑)的沉積,也有伴隨的神經元丟失。組織病理改變在下述腦區最為明顯:新皮層、邊緣係統(特別是海馬、杏仁、內嗅皮層),以及某些基底前腦核、藍斑及中縫核。
雖則AD的病因尚不清楚,但由於在早發型病例的少數家族中,鑒定了一個突變基因,這便對AD病某些方麵的了解提供了機會。在AD病人中約有5%是家族性的。以前的研究早就懷疑家族性AD的問題出在第21染色體,其部分理由是因為另一神經疾病-Down征候群,它的組織病理學變化與AD相似,也有斑、纏結,並且有早發的癡呆。這種病人的染色體21多一個拷貝。另外,AD病人有明顯的澱粉樣蛋白沉澱,又提示編碼前澱粉樣蛋白(APP)的基因可能出了問題。Goldgaber克隆了APP基因,發現它在染色體21上。這一觀察最終導致一種看法:那些家族性早發型AD病人的確發生了APP基因的錯義突變。
在家族性早發型AD病人中發現APP基因突變,這顯然有重要的意義,因為這提示其他形式AD病人可能也與APP有關係。為了檢驗這一觀點,生化學家做了一個實驗,他們把APP的一個衍生物固定在硝酸纖維素上,然後取AD病人的腦脊液來檢查,看有沒有與APP做高親和結合的蛋白。實驗結果找到了一個與APP衍生物高親和的蛋白,即載脂蛋白,這個蛋白在血清中是膽固醇伴侶蛋白。
此後,上述發現顯示出了它的重要意義。生化學家發現某些遲發型AD病人家族成員染色體19上的DNA標記與此病有關,而該染色體恰好含有編碼ApoE同種型的基因,稱為E4等位基因。這個結果又導致遲發型AD家族成員ApoE其他等位基因的研究。結果發現,在一般人群中E3等位基因的出現率為0.78,E4為0.14。生化學家發現,遲發型AD病人家族E4的出現率為0.52,幾乎是正常人群的4倍。因此,他們得出結論,E4等位基因遺傳是遲發型AD病的危險因素。事實正如此,E4純合子的人得AD病的幾率比E3純合子的人要高8倍。遲發型AD病人家族無E4拷貝,僅20%的人到75歲發生AD,而有兩拷貝E4的人90%得AD。即使在非家族性AD,也與E4等位基因有關,這是一個重要的發現,因為非家族性AD是最常見的AD病。
癡呆是指病理性記憶及其他認知功能障礙。Alzheimer病或早老性癡呆是最常見的一種癡呆病。在65歲以上的人群中患此病的占5%~10%,在85歲以上人群中占更多百分比。典型的早期表現是早期記憶功能及注意障礙,以後隨之以語言技巧、視空間定位、抽象思維及判斷障礙,還有人格障礙。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
AD的診斷,除了依靠上述的臨床表現之外,還要看有無特別的腦組織病理變化:神經元內細胞骨架微絲形成的神經纖維纏結,還有稱之為澱粉樣(老年斑)的沉積,也有伴隨的神經元丟失。組織病理改變在下述腦區最為明顯:新皮層、邊緣係統(特別是海馬、杏仁、內嗅皮層),以及某些基底前腦核、藍斑及中縫核。
雖則AD的病因尚不清楚,但由於在早發型病例的少數家族中,鑒定了一個突變基因,這便對AD病某些方麵的了解提供了機會。在AD病人中約有5%是家族性的。以前的研究早就懷疑家族性AD的問題出在第21染色體,其部分理由是因為另一神經疾病-Down征候群,它的組織病理學變化與AD相似,也有斑、纏結,並且有早發的癡呆。這種病人的染色體21多一個拷貝。另外,AD病人有明顯的澱粉樣蛋白沉澱,又提示編碼前澱粉樣蛋白(APP)的基因可能出了問題。Goldgaber克隆了APP基因,發現它在染色體21上。這一觀察最終導致一種看法:那些家族性早發型AD病人的確發生了APP基因的錯義突變。
在家族性早發型AD病人中發現APP基因突變,這顯然有重要的意義,因為這提示其他形式AD病人可能也與APP有關係。為了檢驗這一觀點,生化學家做了一個實驗,他們把APP的一個衍生物固定在硝酸纖維素上,然後取AD病人的腦脊液來檢查,看有沒有與APP做高親和結合的蛋白。實驗結果找到了一個與APP衍生物高親和的蛋白,即載脂蛋白,這個蛋白在血清中是膽固醇伴侶蛋白。
此後,上述發現顯示出了它的重要意義。生化學家發現某些遲發型AD病人家族成員染色體19上的DNA標記與此病有關,而該染色體恰好含有編碼ApoE同種型的基因,稱為E4等位基因。這個結果又導致遲發型AD家族成員ApoE其他等位基因的研究。結果發現,在一般人群中E3等位基因的出現率為0.78,E4為0.14。生化學家發現,遲發型AD病人家族E4的出現率為0.52,幾乎是正常人群的4倍。因此,他們得出結論,E4等位基因遺傳是遲發型AD病的危險因素。事實正如此,E4純合子的人得AD病的幾率比E3純合子的人要高8倍。遲發型AD病人家族無E4拷貝,僅20%的人到75歲發生AD,而有兩拷貝E4的人90%得AD。即使在非家族性AD,也與E4等位基因有關,這是一個重要的發現,因為非家族性AD是最常見的AD病。
有一個問題需要明白,是ApoE的E4等位基因本身應對患病危險增加負責呢?還是在染色體19上緊鄰的密切相關聯的另一基因應對此負責?有事實表明,早發型AD病人腦的斑塊可以與ApoE相結合,這似乎說明E4等位基因本身與此病發病有關。相反,E4等位基因的突變似乎並不直接與遲發型AD有關,而隻是與患AD危險性增加有關。但仍有重要的一點值得注意:某些患者雖屬家族性早發型AD,是由於APP突變,但並無E4等位基因,這說明了AD病的異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