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殿試(1 / 2)

一大早。

淡淡的霧氣籠罩著梨花盛放的朔京城。

一群由南向北的大雁在晨光未出之際,就已開始遠行,翱翔於高唐國都城的上空。

方展站在提名客棧的門外,仰頭看著天空飛過去排成人字形的雁群。

他看了很久。

心隨雁動,思慮飄向遠方。

終於看不到雁群的一點點蹤影,他緩緩收回目光。

低頭看了看自己的鞋子,那是一雙在大腳趾處打了一個精細不易察覺的補丁的布鞋。

他笑了笑。

父親方平走過來。

“不要想太多,不辜負自己,盡力就行。”

方展嘴角微微牽動,看了父親一眼。

“我沒事,放心。”

今天是高唐國三年一度、全國文試會考的最後一關——殿試。

三天前舉行的會試上,十六歲的方展拿了第一名。

成為高唐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會元。

在衍州鄉試上,他也是第一名的解元。

所以昨日宣榜後,提名客棧的錢掌櫃還曾一臉殷勤的對著方展說:“方公子殿試上如能再奪魁首,那可就是真真正正的連中三元啦!”

方展來到京城已經第七天。這七天裏,參加會試,等待結果,結果出來就立刻麵臨殿試,可謂是單槍匹馬,層層過關了。

他和父親住在遠離京城三千多裏的衍州竹籬村,此次進京花在路上的時間就有半個多月。

一向清貧的父子二人省吃儉用,不舍得多花一點點冤枉錢。

幸虧同行進京的李郎中和荀夫子慷慨大方,一路上也不至於太寒酸。

昨天夜裏,方展為了排解心緒,在護城河邊的狀元池洗了一次手,當時烏雲滾滾,電閃雷鳴,方展不知為何竟然昏倒在護城河邊。這讓父親著實擔心的夠嗆。

那狀元池有些來曆,據說是多年前一位進京趕考的學子在殿試的前夜,匆匆忙忙的在那裏洗了一次手,第二天的殿試上,學子登魁首,高中狀元。此後就有了狀元池洗手,祈求好運的風俗。

方平看著兒子,見他現在的狀態很好,心緒稍緩。

天剛微亮,宮門外已聚集了很多人。

方平送到此處,就不能再進去,難免的一番囑托,方展邊聽邊點頭。

例行檢查的官員在仔細的檢查每一位參加殿試人員的手牌,這手牌隻有在參加會試提名的人員才有資格獲得,獲得者在手牌上都刻有自己的名字,方展在會試時是第一名的會元,當然不在話下。

方展看了一眼父親,笑了笑,說道:“不必等我。”

拿著手牌走向那官員。

今年的殿試是在“昌元殿”進行,考官八位,外加主考官一位,副主考官一位,參與貢士三百二十一人。偌大的昌元殿便置千人也綽綽有餘。

此時每人都有自己對應的座位,座位僅留一個可以出入和方便考官監督的出口,三麵以屏風圍擋,靠牆者便隻圍擋兩麵。

方展在內的諸多貢士在經過主考官的一番講解和教授禮儀之後,終於找到自己對應的座位進行考試。

殿試所考題目相對會試少了太多,策問。

沒有固定答案,純屬看自己對於所問的見解,偏偏是這樣,才能顯出各人才華的高低。

方展的座位靠在最前麵,離主考官的位置也是最近的,當卷紙發到自己手上時,方展打開仔細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