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階段,從有機小分子物質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質。這一過程是在原始海洋中發生的,即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機小分子物質,經過長期積累,相互作用,在適當條件下(如黏土的吸附作用),通過縮合作用或聚合作用形成了原始的蛋白質分子和核酸分子,而蛋白質分子和核酸分子是生命的基本組成成分。
第三個階段,從生物大分子物質組成多分子體係。蘇聯學者奧巴林提出了團聚體假說,他通過實驗表明,將蛋白質、多肽、核酸和多糖等放在合適的溶液中,它們能自動地濃縮聚集為分散的球狀小滴,這些小滴就是團聚體。奧巴林等人認為,團聚體可以表現出合成、分解、生長和生殖等生命現象。例如,團聚體具有類似於膜那樣的邊界,其內部的化學特征顯著地區別於外部的溶液環境。團聚體能從外部溶液中吸入某些分子作為反應物,還能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發生特定的生化反應,反應的產物也能從團聚體中釋放出去。另外,有的學者還提出了微球體和脂球體等其他的一些假說,以解釋有機高分子物質形成多分子體係的過程。
第四個階段,有機多分子體係演變為原始生命。這一階段也是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是生命起源過程中最複雜和最有決定意義的階段。目前,人們還不能在實驗室裏驗證這一過程,對這一階段的研究多是假設性的。
生物進化的曆程
與原始生命起源一樣,生物進化的曆程也是極其漫長的過程。現在地球上豐富多彩的生物界是經過漫長的曆程逐漸進化形成的。
地球上的生命,從最原始的無細胞結構生物進化為有細胞結構的原核生物,但原核生物沒有細胞核膜,也就沒有成形的細胞核,而真核生物有細胞核膜,是原核生物進化的結果,生物從原核生物進化為真核單細胞生物,然後按照不同方向發展,出現了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
植物界從藻類到裸蕨植物再到蕨類植物、裸子植物,最後出現了被子植物。
動物界則從原始單細胞鞭毛蟲到多細胞動物,從原始多細胞動物到脊索動物,進而演化出高等脊索動物──脊椎動物。動物的從屬分類從上之下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比如在生物學上,人就屬於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靈長目人科人屬智人種。最早的脊椎動物是圓口綱,圓口綱在進化的過程中出現了上下頜、從水生到陸生。
兩棲動物是最早登上陸地的脊椎動物,雖然它們已經能夠登上陸地,但是仍然沒有完全擺脫水域環境的束縛,還必須在水中產卵繁殖,因為它們在生命初期的呼吸器官是腮,長大後才會演變為肺,所以兩棲動物的童年需要在水中度過,比如青蛙就是兩棲動物的典型。
從原始的兩棲動物繼續進化,出現了爬行類。爬行動物可以在陸地上產卵、孵化,完全脫離了對水的依賴性,成為第一批真正的陸生動物,烏龜、蜥蜴、鱷魚和蛇都屬於爬行類。爬行類及其以前的動物都是變溫動物,它們的身體溫度會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寒冷的季節可以變得冰冷僵硬,這個時候它們不得不停止活動進入休眠狀態。
第二個階段,從有機小分子物質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質。這一過程是在原始海洋中發生的,即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機小分子物質,經過長期積累,相互作用,在適當條件下(如黏土的吸附作用),通過縮合作用或聚合作用形成了原始的蛋白質分子和核酸分子,而蛋白質分子和核酸分子是生命的基本組成成分。
第三個階段,從生物大分子物質組成多分子體係。蘇聯學者奧巴林提出了團聚體假說,他通過實驗表明,將蛋白質、多肽、核酸和多糖等放在合適的溶液中,它們能自動地濃縮聚集為分散的球狀小滴,這些小滴就是團聚體。奧巴林等人認為,團聚體可以表現出合成、分解、生長和生殖等生命現象。例如,團聚體具有類似於膜那樣的邊界,其內部的化學特征顯著地區別於外部的溶液環境。團聚體能從外部溶液中吸入某些分子作為反應物,還能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發生特定的生化反應,反應的產物也能從團聚體中釋放出去。另外,有的學者還提出了微球體和脂球體等其他的一些假說,以解釋有機高分子物質形成多分子體係的過程。
第四個階段,有機多分子體係演變為原始生命。這一階段也是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是生命起源過程中最複雜和最有決定意義的階段。目前,人們還不能在實驗室裏驗證這一過程,對這一階段的研究多是假設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