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的質量為2億億億噸,是地球的33萬倍。太陽的質量占整個太陽係的99.8%,所以它有資格坐居中央“發號施令”,叫太陽係所有天體不斷繞它旋轉。可以算得出,太陽對我們地球的引力達35萬億億噸!這樣大的力,可以一下子把2萬億根直徑5米的粗鋼纜拉斷!

最大的壓力、最高的溫度

根據科學家們的計算,太陽內部的溫度可達1500萬~2000萬℃,比表麵溫度還高幾千倍。內部的壓力是900億個大氣壓,即每平方厘米的表麵上要承受9000萬噸的巨大壓力。這樣駭人的壓力,簡直無法比擬。因為地球上,即使在最深的海底(11000米左右),其壓力也隻有1100個大氣壓,僅及太陽內部壓力的1br90000000。而這樣的海底已是人類的禁區了,它足以壓毀壁厚達幾厘米的空心鋼球。太陽內部的物質密度也出奇的大,達160克br厘米3,比沉甸甸的鉛還重10多倍。而地球上最重的元素鋨(一種稀有金屬),也隻有22.5克br厘米3。

太陽的內部核心正是產生能量的地方,因為氫聚變成氦的熱核反應(就像氫彈爆炸一樣)就在這兒進行。這種反應使太陽每秒鍾要消耗掉將近500萬噸氫。這個數字看來大得可怕,但同太陽龐大的質量比,就微不足道了。太陽從誕生至今已快50億年了,但僅僅“燒”掉了5%的氫,還剩下95%呢!

最奇妙的“黑子”

耀眼的太陽表麵上,常會出現一些暗黑的斑點——太陽黑子。這可能是一種帶電物質的旋渦氣團,同時它具有很強的磁場,可能比周圍物質的磁場強千倍左右。其實黑子並不黑,因為它的溫度常常也有4000多度,比一個發著光的電燈中的鎢絲溫度還高得多呢!隻是因為它比周圍太陽表麵低了1000多度,才顯得“黑”了。

黑子的大小和存在的壽命彼此相差很大,小黑子隻有幾千千米,剛剛可以用望遠鏡分辨出來,而大的黑子都遠比我們地球大得多。例如,1947年4月8日,出現在太陽南半球上的一個最大的黑子,其縱向長為30萬千米(幾乎可從地球到月亮了),最寬的地方也有14.4萬千米。這個大黑子的表麵積為170億平方千米,相當於地球表麵積的34倍!黑子的壽命與它的大小有關,小黑子一般隻有幾天,甚至幾小時後便“銷聲匿跡”,而大黑子則可保持幾個月,甚至一年以上。

黑子的數目是不斷變化的。幾百年來的統計表明,變化的平均周期是11年。在黑子最少的時候(太陽活動寧靜年),可以在幾個月內找不到黑子,但在最多的年份(太陽活動極大年)卻可達上百個。1957年10月,太陽黑子竟達263個,開創了自1755年計數以來的最高紀錄。

太陽的質量為2億億億噸,是地球的33萬倍。太陽的質量占整個太陽係的99.8%,所以它有資格坐居中央“發號施令”,叫太陽係所有天體不斷繞它旋轉。可以算得出,太陽對我們地球的引力達35萬億億噸!這樣大的力,可以一下子把2萬億根直徑5米的粗鋼纜拉斷!

最大的壓力、最高的溫度

根據科學家們的計算,太陽內部的溫度可達1500萬~2000萬℃,比表麵溫度還高幾千倍。內部的壓力是900億個大氣壓,即每平方厘米的表麵上要承受9000萬噸的巨大壓力。這樣駭人的壓力,簡直無法比擬。因為地球上,即使在最深的海底(11000米左右),其壓力也隻有1100個大氣壓,僅及太陽內部壓力的1br90000000。而這樣的海底已是人類的禁區了,它足以壓毀壁厚達幾厘米的空心鋼球。太陽內部的物質密度也出奇的大,達160克br厘米3,比沉甸甸的鉛還重10多倍。而地球上最重的元素鋨(一種稀有金屬),也隻有22.5克br厘米3。

太陽的內部核心正是產生能量的地方,因為氫聚變成氦的熱核反應(就像氫彈爆炸一樣)就在這兒進行。這種反應使太陽每秒鍾要消耗掉將近500萬噸氫。這個數字看來大得可怕,但同太陽龐大的質量比,就微不足道了。太陽從誕生至今已快50億年了,但僅僅“燒”掉了5%的氫,還剩下95%呢!

最奇妙的“黑子”

耀眼的太陽表麵上,常會出現一些暗黑的斑點——太陽黑子。這可能是一種帶電物質的旋渦氣團,同時它具有很強的磁場,可能比周圍物質的磁場強千倍左右。其實黑子並不黑,因為它的溫度常常也有4000多度,比一個發著光的電燈中的鎢絲溫度還高得多呢!隻是因為它比周圍太陽表麵低了1000多度,才顯得“黑”了。

黑子的大小和存在的壽命彼此相差很大,小黑子隻有幾千千米,剛剛可以用望遠鏡分辨出來,而大的黑子都遠比我們地球大得多。例如,1947年4月8日,出現在太陽南半球上的一個最大的黑子,其縱向長為30萬千米(幾乎可從地球到月亮了),最寬的地方也有14.4萬千米。這個大黑子的表麵積為170億平方千米,相當於地球表麵積的34倍!黑子的壽命與它的大小有關,小黑子一般隻有幾天,甚至幾小時後便“銷聲匿跡”,而大黑子則可保持幾個月,甚至一年以上。

黑子的數目是不斷變化的。幾百年來的統計表明,變化的平均周期是11年。在黑子最少的時候(太陽活動寧靜年),可以在幾個月內找不到黑子,但在最多的年份(太陽活動極大年)卻可達上百個。1957年10月,太陽黑子竟達263個,開創了自1755年計數以來的最高紀錄。

現已發現,黑子與我們地球密切有關。太陽黑子多時,樹木生長快,細菌也特別“興奮”。甚至有人發現,地震記錄中也隱含著這個11年周期。

最早的黑子記錄

首先發現並記錄下太陽黑子的是我國古代人民。在《漢書·五行誌》中,有這麼一段記載:“河平元年三月乙未,日出黃,有黑氣,大如錢,居日中。”這次記錄的是公元前28年5月10日所見到的一個大黑子。這是目前世界公認的最早的黑子記錄。從漢代到明代,我國史書上有100多次確切的記錄。在公元3、4世紀的晉代,我國已正式采用“黑子”這個名稱了。中國的黑子記錄不但開始最早,而且時間延續很長,比較完整,為研究太陽活動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