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漆器製造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製造漆器的國家。漆器防腐耐用,外表光澤美觀,很受人們的歡迎和喜愛。製造漆器的主要原料是天然漆。天然漆具有高度粘合性和耐酸耐堿性,它是漆樹上分泌的一種汁液,主要成分為漆醇。
據《韓非子·十過篇》記載,我國在4000多年前的虞夏時期就有了漆器。而實際上,我國漆器實物的發現,要比文字記載早得多。1976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餘姚河姆渡原始社會遺址,發現了距今約7000年前的木胎漆碗和漆筒,這是我國迄今所發現的最早的漆器。
商代,漆器的製造水平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1950年,在安陽武官村商代大墓中,發現了很多雕花木器的朱漆印痕,雖然木器已腐朽無存,但印在土上的朱漆花紋還很鮮豔。同一地點的虎紋石磬兩側,各發現一處方形印痕,據分析,是磬架方座漆繪的紋飾。1973年,在河北槁城台西村商代墓葬中,發現了幾十塊盤、盒等漆器的殘片。這些殘片為朱紅底,黑漆花紋,上下交錯,構成多種美麗的圖案,有的還鑲有綠鬆石,說明當時的漆器已經相當精美。
我國在最早階段的漆器製造中,還常在漆裏摻入桐油等幹性植物油。在製造彩色漆器時,也用桐油和多種顏料或染料構成的油彩,加繪各種花紋圖案。戰國時期的一些漆器即是如此。從而形成了我國具有獨特民族風格的漆器工藝。
我國漆器的製造水平,曆經各代不斷提高,規模也不斷擴大。從漢代起,我國的漆器製造技術陸續傳到亞洲各鄰國,以後又經波斯、阿拉伯傳到歐洲。而歐洲各國仿製中國漆器獲得成功,已經是公元17~18世紀的事情了。
最早的製瓷技術
瓷器是我國獨創的發明之一,作為一種工藝化學產品,瓷器美觀又實用,深受世界人民的喜愛。我國製造瓷器的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
製瓷技術是在製陶技術不斷發展的基礎上發明的。瓷器用瓷土(含有高嶺土、長石、石英等成分)作胎,表麵施玻璃質釉,經1200度以上的高溫焙燒而成,質地堅硬,吸水率很低,敲擊聲脆。
從漢代起,瓷器的製作技術逐漸進入成熟時期。我國瓷器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經曆了從青瓷到白瓷,又從白瓷到彩瓷的幾個階段,這是我國製瓷技術不斷提高的重要標誌。
青瓷是釉色青綠的瓷器。從考古發現來看,我國在戰國時代即開始燒製青瓷,到了漢代,質量明顯提高。魏、晉、南北朝時期,又燒製成黃釉、醬釉、黑釉等瓷器,特別是北朝時期燒製成功白瓷,更是製瓷技術的重大突破。
唐代的製瓷技術進一步提高,燒製的青瓷胎質細薄,釉色晶瑩;燒製的白瓷如銀似雪,工藝精湛,有的已接近現代高級細瓷的標準。宋代是我國製瓷技術完全成熟的時期,瓷器在胎質、釉料和製作工藝上都有新的提高。當時生產的瓷器有藍中帶紅或藍中帶紫的色釉,色澤豔麗奪目。宋代許多名窯的產品,在釉色和紋飾圖案等方麵各具特色,特別是江西景德鎮窯燒製的影青瓷(也叫青白瓷),冰清玉潤,白中泛青,是瓷器中的珍品。
最早的漆器製造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製造漆器的國家。漆器防腐耐用,外表光澤美觀,很受人們的歡迎和喜愛。製造漆器的主要原料是天然漆。天然漆具有高度粘合性和耐酸耐堿性,它是漆樹上分泌的一種汁液,主要成分為漆醇。
據《韓非子·十過篇》記載,我國在4000多年前的虞夏時期就有了漆器。而實際上,我國漆器實物的發現,要比文字記載早得多。1976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餘姚河姆渡原始社會遺址,發現了距今約7000年前的木胎漆碗和漆筒,這是我國迄今所發現的最早的漆器。
商代,漆器的製造水平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1950年,在安陽武官村商代大墓中,發現了很多雕花木器的朱漆印痕,雖然木器已腐朽無存,但印在土上的朱漆花紋還很鮮豔。同一地點的虎紋石磬兩側,各發現一處方形印痕,據分析,是磬架方座漆繪的紋飾。1973年,在河北槁城台西村商代墓葬中,發現了幾十塊盤、盒等漆器的殘片。這些殘片為朱紅底,黑漆花紋,上下交錯,構成多種美麗的圖案,有的還鑲有綠鬆石,說明當時的漆器已經相當精美。
我國在最早階段的漆器製造中,還常在漆裏摻入桐油等幹性植物油。在製造彩色漆器時,也用桐油和多種顏料或染料構成的油彩,加繪各種花紋圖案。戰國時期的一些漆器即是如此。從而形成了我國具有獨特民族風格的漆器工藝。
我國漆器的製造水平,曆經各代不斷提高,規模也不斷擴大。從漢代起,我國的漆器製造技術陸續傳到亞洲各鄰國,以後又經波斯、阿拉伯傳到歐洲。而歐洲各國仿製中國漆器獲得成功,已經是公元17~18世紀的事情了。
最早的製瓷技術
瓷器是我國獨創的發明之一,作為一種工藝化學產品,瓷器美觀又實用,深受世界人民的喜愛。我國製造瓷器的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
製瓷技術是在製陶技術不斷發展的基礎上發明的。瓷器用瓷土(含有高嶺土、長石、石英等成分)作胎,表麵施玻璃質釉,經1200度以上的高溫焙燒而成,質地堅硬,吸水率很低,敲擊聲脆。
從漢代起,瓷器的製作技術逐漸進入成熟時期。我國瓷器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經曆了從青瓷到白瓷,又從白瓷到彩瓷的幾個階段,這是我國製瓷技術不斷提高的重要標誌。
青瓷是釉色青綠的瓷器。從考古發現來看,我國在戰國時代即開始燒製青瓷,到了漢代,質量明顯提高。魏、晉、南北朝時期,又燒製成黃釉、醬釉、黑釉等瓷器,特別是北朝時期燒製成功白瓷,更是製瓷技術的重大突破。
唐代的製瓷技術進一步提高,燒製的青瓷胎質細薄,釉色晶瑩;燒製的白瓷如銀似雪,工藝精湛,有的已接近現代高級細瓷的標準。宋代是我國製瓷技術完全成熟的時期,瓷器在胎質、釉料和製作工藝上都有新的提高。當時生產的瓷器有藍中帶紅或藍中帶紫的色釉,色澤豔麗奪目。宋代許多名窯的產品,在釉色和紋飾圖案等方麵各具特色,特別是江西景德鎮窯燒製的影青瓷(也叫青白瓷),冰清玉潤,白中泛青,是瓷器中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