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1 / 2)

“國與國打仗,和小孩打架一樣,表麵上隻為一個原因,實際上原因多得很。”

“哦,我明白了”,嬴政說:“國與國打仗,就是因為沒有一個強大得能壓製諸國的國家,就像小孩打架沒人管一樣,隻要有人管得住,小孩們就不敢打架。周王室強盛的時候,戰爭就少得多!要想天下沒有戰爭就要天下統一!”

“假若別人不讓你統一呢?”老師感到很驚奇,嬴政這麼快就得出如此簡單而又能說明問題的答案。

“那我就打得他們願意統一!”嬴政舉起拳頭說。

“那還是得打仗!”老師歎口氣說:“別人不服你打他,你不服別人,別人也會打你,一個人打不贏,大家聯合起來打你。這樣戰爭還是越打越多,就像現在一樣。”

“但聯合不是那麼簡單,我可以一個個來收拾。”嬴政詭異地笑了。

老師卻沉默了,嬴政的話似乎有點道理,但自古以來,天下分分合合,全是以戰爭開始,又以戰爭結束,周而複始。也許有股強大的力量鎮壓住諸多小力量,乃是暫時維持和平統一的唯一辦法,總比戰火不熄、民不聊生要好得多。

嬴政也沉默了,他在想:有朝一日,自己一定要統一天下,使戰爭永遠不再發生。

從此,嬴政更加努力地學習兵法和治國之道,9歲的時候已經是詩書倒背如流,射箭百發百中,劍法出神入化了。別的孩子既嫉妒他的才學,又歧視他是棄兒,總想方設法騙他出去玩,然後輪番捉弄或毆打他。有一次,嬴政又被一群孩子圍攻,雖然把他們打散了,但他總忘不了他們一哄而散時留下的一句話:“雜種,看下回怎麼收拾你!”嬴政憋紅了臉,不顧一切地衝向一片小樹林,邊折樹枝邊吼:“我叫你打!我叫你打!總有一天我要殺光你們!”

“孩子,天才和偉人都是孤獨和寂寞的,無論得意與否,他都會受到一般人的排斥。你看到鶴立雞群遭雞啄的樣子嗎?你想像得出龍遊淺水遭蝦戲的慘狀嗎?為什麼呢?因為他們不同類。但是一旦白鶴展翅、聲唳九天,雞群隻能是望塵莫及;當龍飛雲霄,江海翻騰時,魚蝦也隻能逃之夭夭,尋找棲身之處了。”老師的話語又回蕩在嬴政的耳邊,此時此刻,嬴政更加堅定了自己平定天下,使天下百姓免受戰爭之苦的誌向,也更加思念在秦國的父親,渴望早日返回自己的國家——秦國。

公元前246年,年僅13歲的嬴政回國即位,由於年幼,嬴政尊呂不韋為相國代為主持朝政,而他則認真從《呂氏春秋》、《韓非子》等書中汲取養分,蓄勢待發。直到22歲時才開始親臨朝政。此後,他重用李斯、尉繚、姚賈、頓弱、蒙恬、王翦等一大批人才,吹響了統一中國的號角。從前236年到前221年的15年中,嬴政采取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策略,或重金收買,或武力威脅;或離間其君臣,或挑撥其將帥;或強攻,或蠶食,迅速消滅了韓、趙、魏、燕、楚、齊六個國家,結束了諸侯割據的戰國時代,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使中國進入了大一統時代。

“國與國打仗,和小孩打架一樣,表麵上隻為一個原因,實際上原因多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