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蘭西斯·培根(1561~1626),英國文藝複興時期傑出的哲學家和文學家,出身於官宦之家,自小聰明伶俐,深得伊麗莎白女王的喜愛,被女王稱為“朕的小掌璽大臣”。培根12歲即入劍橋大學,23歲就任議員,開始顯示自己的政治潛能。不過他的仕途並不順利,伊麗莎白在位時,他並沒有受到賞識。直至詹姆斯一世即位,他才時來運轉,先是成為新授勳的爵士之一,接著又先後出任副檢察長、首席檢察官、樞密顧問、掌璽大臣和大法官等職,並被授予聖阿爾班子爵。後因受賄而遭彈劾並被革職罰金,鬱鬱終生。他一生著述頗豐,主要作品有《培根隨筆集》、《學術的進展》、《新工具論》,以及《亨利七世史》和《新大西島》等。

在這本《隨筆》中,培根談及了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和倫理等話題,幾乎觸及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麵麵。作為一名學識淵博且通曉人情世故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他對所談及的問題均有發人深省的獨到見解。從他的談論中,還透露出培根不同的個性側麵——熱衷於政治,深詰官場運作的培根;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自強不息的培根;工於心計、老於世故的培根……

《培根隨筆集》是英國隨筆文學的開山之作,以其簡潔的語言、優美的文筆、透徹的說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讀之猶如聆聽高人賜教,受益匪淺”。被譯成多種文字出版,至今暢銷不衰。

1985年被美國《生活》雜誌評選為“人類有史以來的20種最佳書”之一;同年入選美國《優良讀物指南》的推薦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