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斯·格雷厄姆(1859~1932)生於英國蘇格蘭的愛丁堡,他的童年很不幸,五歲喪母,隨後喪父,幾兄弟都由親戚收養。中學畢業後,他沒有錢繼續讀大學,二十歲進英格蘭銀行工作,直到1908年,因在銀行裏被一瘋漢用槍擊傷而退休。他喜歡自然和文學,業餘研究動物和寫作,很早就成為一位頗有名氣的作家。在他的獨生兒子六歲時,他為兒子編講故事,兒子聽得入了迷,暑假也不肯到外地渡過,他隻好答應用寫信的方式把故事繼續寫給他看。1907年他寫給兒子的—紮信,就是這部《柳林風聲》的基礎。格雷厄姆的這本書,曾經引起當時美國總統羅斯福的注意,他曾寫信告訴作者,他把《柳林風聲》一口氣讀了三遍。格雷厄姆酷愛大自然,在他的筆下,對自然的描寫極其流暢、豐富。《柳林風聲》在1908年出版,被譽為英國散文體作品的典範。雖然肯尼斯·格雷厄姆的童年充滿煩惱,但他創作出的《柳林風聲》的基調卻是甜美的。或許肯尼斯·格雷厄姆發現,唯有在這些林間動物的身上,生命裏蟄伏的希望與愛才能萌芽。柳林間的風聲,其實在每顆心上吹拂。
《柳林風聲》也是《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最喜歡的文學作品,在《哈利·波特》當中,赫奇帕奇的象征獾也是以書裏憨厚的獾先生為原型的。
《柳林風聲》是適合圍坐在暖暖的火爐邊,大家一起聽的故事。當在雪地裏冷得直打哆嗦的鼴鼠和水鼠終於進到獾先生舒適的家,鑽進帶著肥皂香味的被窩;當他們第二天起床看見餐桌旁吃著蕎麥粥的兩隻小刺蝟時,當癩蛤蟆先生跳上令他心弛神往的那輛豪華汽車,“轟隆”一聲發動引擎,然後揚長而去的那一刻,聽著故事的人眼睛都會迸出光芒,幾乎想立刻跳進那個童話世界。《柳林風聲》不僅帶讀者經曆動物主角們隨著季節變化的生活故事,還生動地刻畫了柳林中縈繞的友誼與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