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萬提斯(1574~1616)西班牙著名小說家。1569年發表處女詩作。1570年參加步兵團,一年後因傷致殘。退役後在歸國途中,被海盜掠去,淪為囚徒數年。塞萬提斯四次與其他囚犯合謀逃跑,均未成功。每次失敗後他總是出來承擔責任,拒絕說出自己的同伴,表現出坦蕩無畏的氣概,就連凶殘的阿爾及爾君王也不得不敬他三分。五年後,他被贖回國,但是人們已將他遺忘。一貧如洗的塞萬提斯四處奔走,一邊找工作一邊從事文學創作,筆耕不止,他曾經因不同的原因數次受冤入獄,《唐·吉訶德》的上卷就是在一座監獄中構思的。

小說主人公唐·吉訶德是蟄居在拉曼卻村的一個窮鄉紳,讀騎士小說入了迷,決心恢複騎士道,模仿古代的騎士去遊曆天下,打抱不平。他穿著曾祖留下的一套破爛不堪的盔甲,提著長予,騎上一匹可憐的瘦馬,悄悄離家去冒險。他選中鄰村一位姑娘做他的理想“夫人”,終身為她服務,立誌“冒大險,成大業,立奇功”,幫助被侮辱與被壓迫者。他第一次出馬不利,被打得“像幹屍一樣”,橫在驢身上被鄰居送回。第二次,他說服一個農民桑喬·潘沙做他的侍從,答應有朝一日讓他做島上的總督。結果又幹出許多可笑的事。第三次出馬,桑喬在公爵的一個鎮上當了“總督”,唐·吉訶德迫不及待地要實現他的改革社會理想,結果,主仆二人受盡折磨,險些喪命。

《唐·吉訶德》是一部諷刺滅亡了的騎士製度的長篇小說。它描述了一個看來是荒誕不經的騎士,但它並不僅僅是一部諷刺騎士文學的小說。本小說用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塑造了唐·吉訶德和桑喬·潘沙兩個不朽的藝術形象,開始了歐洲近代小說著力刻畫人物典型的改革。唐·吉訶德是一個帶有悲劇色彩人物,是有著人文主義理想的瘋子,而桑喬是講求實際的小私有者的典型,既有改變現狀的民主要求,又目光短淺,自私狹隘。可以說,這兩個典型,完成了小說藝術上的改革,《唐·吉訶德》也標誌著西班牙古典藝術的高峰。

《唐·吉訶德》在美國《生活》雜誌“人類有史以來的最佳書”的評選活動中位居榜首,並入選法國《讀書》雜誌開列的個人理想藏書書目,教育部最新頒布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將其指定為學生必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