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後語是我國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特殊語言形式。一般由兩個部分構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謎麵,後半截是解釋、說明,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稱為“歇後語”。

歇後語可以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是邏輯推理式的,說明部分是從前麵比喻部分推理的結果。例如:豬八戒照鏡子——裏外不是人;水仙不開花——裝蒜。還有一種是諧音的歇後語,它在前麵一種類型的基礎上加入了諧音的要素。例如:外甥打燈籠——照舊(舅);孔夫子搬家——盡是輸(書)。

歇後語內容廣博,它反映了自然環境、曆史變遷、社會生活、文化傳統、道德修養等方麵內容,傳達出了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人與自然、社會之間的和諧關係,體現了中華民族特有的風俗傳統和民族文化。歇後語集哲理性、勸誡性、科學性、知識性於一體,其簡練、生動、詼諧的語言風格,深入淺出的表法方式,具有很強的文學性和可讀性。

多讀歇後語,可以豐富少年兒童的語言材料,增強口頭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對作文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本書精心采擷了這種獨特的民間語言形式,通過整理加工,彙集成書,引領讀者在豐富多彩的語言世界中體味那獨特的意韻和哲理,進而品味生活,品味智慧,達到雅俗共賞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