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45年(漢景帝中元五年),司馬遷生於龍門。
公元前127年(漢武帝元年朔二年),十九歲,從夏陽遷居長安,師從孔安國學《尚書》,師從董仲舒學《春秋》。
公元前126年(漢武帝元朔三年),二十歲,遊曆各地,曆時數年,為協助父親著史做準備。
公元前124年(漢武帝元朔五年),二十二歲,回到長安。
公元前123年(漢武帝元朔六年),二十三歲,以考試成績優異為郎中,即皇帝的侍衛官。
公元前122年(漢武帝元狩元年),二十四歲,侍從武帝巡視到雍,祭祀五帝,獲白麟。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元狩五年),二十八歲,為郎中。從郎中身份侍從漢武帝遊鼎湖,到甘泉(今陝西淳化縣境內)。
公元前113年(漢武帝元鼎四年),三十三歲,隨漢武帝祭祀五帝到雍(今陝西鳳翔縣),到河東(今山西夏縣東北)。
公元前112年(漢武帝元鼎五年),三十四歲,為郎中。侍從漢武帝巡行到西北的扶風、平涼、崆峒。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元鼎六年),三十五歲,受命為郎中將以皇帝特使身份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到達邛(今四川西昌一帶)、昆明(今雲南曲靖一帶),安撫西南少數民族,設置五郡。
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元封元年),三十六歲,其父司馬談去世,臨終囑司馬遷繼孔子而續《春秋》,寫《史記》。
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元封二年),三十七歲,隨漢武帝到緱氏(今河南偃師),又到東萊。並與群臣從官負薪堵塞黃河決口。
公元前108年(漢武帝元封三年),三十八歲,繼父職任太史令。
公元前107年(漢武帝元封四年),三十九歲,隨漢武帝到雍地,祭祀五帝。
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元封五年),四十歲,隨武帝到南郡盛唐(在廬江),隨後從潯陽(今湖北黃梅縣西南)過長江,登廬山,北到琅琊(今山東諸城)等地。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四十二歲,倡議並與上大夫壺遂等製定《太初曆》,冬十月司馬遷隨武帝祭泰山,開始著述《史記》。
公元前99年(漢武帝天漢二年),四十七歲,隨漢武帝到河東,祭祀後土。11月,李陵戰敗被匈奴俘虜,司馬遷因替李陵講公道話,而被捕入獄,判處死刑。
公元前98年(漢武帝天漢三年),四十八歲,李陵被滅族。司馬遷為著作《史記》而忍辱苟活,遭宮刑。
公元前97年(漢武帝天漢四年),四十九歲,被無罪釋放,任中書令,發憤續著《史記》。
公元前91年(漢武帝征和二年),五十五歲,寫《報任安書》並完成《史記》。
公元前90年(漢武帝征和三年),五十六歲,大概在這一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