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日、美漫畫簡史(1 / 3)

此時,黃玉郎、上官小寶等青年漫畫家,受到不少衝擊和影響,紛紛仿效,投入新型連環漫畫創作,展現出自己的風格,出版上也形成自己的模式,由於他們的共同與堅持不懈的努力帶動和影響了整個香港漫畫界和漫畫出版業。到了20世紀70年代,受帶有電影感和分鏡頭式武打技藝的漫畫及社會寫實連環漫畫的影響,香港漫畫受了不小的衝擊。

隨著讀者對漫畫質量和時效性要求越來越高,少數漫畫家確實忙不過來,因而需要配置助手,通過大家合作來完成一篇作品,出現了工廠式的漫畫製作。雖然這種分工製作雖然會淹沒個人風格,卻增加了經濟效益。最成功的曲型是漫畫家黃玉郎成功地將一個手工業式的創作室發展成為上市集團企業。他培育出新一代漫畫接班人,為香港的漫畫發展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二、台灣漫畫發展概況

台灣漫畫早在20世紀初,日本統治的時代即發行過《台灣潑克》期刊,如同時期的台灣文學一樣,受到皇民文化的影響。大約於1930年代初期成名的台灣漫畫家,包括陳定國、王朝基、陳光熙、許丙丁等,雖在日本統治下,其創作的本土的意識濃烈,富有道地的地方色彩。根據洪德麟的說法:1954年創作《雞籠生漫畫集》的漫畫家陳炳煌為台灣第一個出書的漫畫家。根據李闡的說法,將台灣漫畫史初分為:

1.1945~1949年的萌芽期

陳炳煌及出版《新新》月刊的新高漫畫集團成員的四大編輯陳家鵬、王花、葉宏甲、洪晁明及陳定國、梁梓義、華王兒等漫畫專欄的作家可稱為台灣本土的第一代漫畫家。此時期的代表作有漫畫家王朝宗創作的《水滸傳》為台灣光複後第一本連環漫畫單行本。1949年經曆“二二八事件”後,台灣漫畫陷入了一片沉寂。

2.1946~1960年的興盛期

隨漫畫家如梁又銘、梁中銘的遷台,帶來了各類豐富的漫畫,也開啟了兩岸漫畫交流的先河。《中央日報》、《新生報》、《日日新報》於此一時期各版麵提供了為數眾多的時事評論報刊漫畫:政治漫畫家如朱嘯秋、陸慶祥、友心、亞文、斌 人、馬得的畫作反映當時的社會背景;張有為的四格單元《劉郎奮鬥史》是自傳式的題材;廖未林的《咪咪先生傳》、牛哥的《牛小妹》、陳弓的《阿華》則為當時兒童漫畫的代表作。陳海虹的《小俠龍卷風》、葉宏甲的《諸葛四郎》、陳定國的《呂四娘》、劉興欽的《阿三哥》、《大嬏婆》等膾炙人口的連環漫畫締造了空前絕後的漫畫黃金時代。這一時代後期孕育出的漫畫家林文義、洪義男、許淞山、遊龍輝、楊進士等持續推動了兒童漫畫的創作。

3.1961~1981年的衰頹期

此時,黃玉郎、上官小寶等青年漫畫家,受到不少衝擊和影響,紛紛仿效,投入新型連環漫畫創作,展現出自己的風格,出版上也形成自己的模式,由於他們的共同與堅持不懈的努力帶動和影響了整個香港漫畫界和漫畫出版業。到了20世紀70年代,受帶有電影感和分鏡頭式武打技藝的漫畫及社會寫實連環漫畫的影響,香港漫畫受了不小的衝擊。

隨著讀者對漫畫質量和時效性要求越來越高,少數漫畫家確實忙不過來,因而需要配置助手,通過大家合作來完成一篇作品,出現了工廠式的漫畫製作。雖然這種分工製作雖然會淹沒個人風格,卻增加了經濟效益。最成功的曲型是漫畫家黃玉郎成功地將一個手工業式的創作室發展成為上市集團企業。他培育出新一代漫畫接班人,為香港的漫畫發展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二、台灣漫畫發展概況

台灣漫畫早在20世紀初,日本統治的時代即發行過《台灣潑克》期刊,如同時期的台灣文學一樣,受到皇民文化的影響。大約於1930年代初期成名的台灣漫畫家,包括陳定國、王朝基、陳光熙、許丙丁等,雖在日本統治下,其創作的本土的意識濃烈,富有道地的地方色彩。根據洪德麟的說法:1954年創作《雞籠生漫畫集》的漫畫家陳炳煌為台灣第一個出書的漫畫家。根據李闡的說法,將台灣漫畫史初分為:

1.1945~1949年的萌芽期

陳炳煌及出版《新新》月刊的新高漫畫集團成員的四大編輯陳家鵬、王花、葉宏甲、洪晁明及陳定國、梁梓義、華王兒等漫畫專欄的作家可稱為台灣本土的第一代漫畫家。此時期的代表作有漫畫家王朝宗創作的《水滸傳》為台灣光複後第一本連環漫畫單行本。1949年經曆“二二八事件”後,台灣漫畫陷入了一片沉寂。

2.1946~1960年的興盛期

隨漫畫家如梁又銘、梁中銘的遷台,帶來了各類豐富的漫畫,也開啟了兩岸漫畫交流的先河。《中央日報》、《新生報》、《日日新報》於此一時期各版麵提供了為數眾多的時事評論報刊漫畫:政治漫畫家如朱嘯秋、陸慶祥、友心、亞文、斌 人、馬得的畫作反映當時的社會背景;張有為的四格單元《劉郎奮鬥史》是自傳式的題材;廖未林的《咪咪先生傳》、牛哥的《牛小妹》、陳弓的《阿華》則為當時兒童漫畫的代表作。陳海虹的《小俠龍卷風》、葉宏甲的《諸葛四郎》、陳定國的《呂四娘》、劉興欽的《阿三哥》、《大嬏婆》等膾炙人口的連環漫畫締造了空前絕後的漫畫黃金時代。這一時代後期孕育出的漫畫家林文義、洪義男、許淞山、遊龍輝、楊進士等持續推動了兒童漫畫的創作。

3.1961~1981年的衰頹期

由於1952年《中央日報》、《新生報》兩報的漫書版相繼停刊,轉載外國漫畫的風氣取代了本土的評論漫畫,雖然為台灣漫畫引進了國際觀,不過也間接影響了本土漫畫發表的創作園地。另外,“國立”編譯館於1963年的漫畫審查製度最為前輩漫畫家詬病,對於日本漫畫的盜版及媚俗的文化移植,甚至對文化教育影響,至今皆為優質漫畫的最大隱憂。